微生物的致病性是影响生物危害评估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为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和确立对待定病原体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奠定了基础。一般地,危害度等级高的微生物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较高。但是,即便是对于同一种微生物,不同的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是不同的。所以在确定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时,除考虑病原体的危害度等级以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归入危险度二级的微生物,进行操作处理时通常需要在BSL-2条件下进行。然而,如果特定实验可能产生高浓度的气溶胶时,在BSL-3条件下进行操作则更为恰当。又如,危害度二级的高只病性禽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培养时要求在BSL-3防护水平实验室进行操作,而对于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则仅要求在BSL-2防护水平实验室进行操作。
生物危害评估也可能在相关信息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这时按照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中的要求应谨慎地采取一些较为保守的标本处理方法。
1)只要采自病原体的标本,均应当遵循标准防护方法,并采用隔离的防护措施;
2)处理此类标本时最低需要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3)标本的运送应当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生物危害评估不仅有助于确立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有助于实验室的合理设计与布局,有助于实验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正确配置与有效使用,而且有助于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标准操作程序以及实验室设备、设施的配备是否恰当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改进。所以,生物危害评估活动应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远离获得性感染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是指通过实验工作等活动导致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感染,其中大约2/3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在工作中直接接触、使用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标本或生物材料等有关。最常见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由上呼吸道吸入,经口食入尖锐物品刺伤接种及皮肤黏膜污染等形式的职业暴露所致。PIKE对3921例报告的实验室感染分析表明,其中59%源自研究性实验室,17%发生在临床诊断性实验室。大多数实验室感染由细菌、病毒和立克次体引起。在这些实验室感染中气溶胶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实验室以外引起的感染中70%是由喷溅、针刺或切割伤所致。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特别是由于SARS 冠状病毒等不时引起实验室感染的发生,人们重新认识到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由于职业原因暴露于引起疾病、甚至是致命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这种通过实验室职业暴露获得的感染性疾病称作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处在具有一定生物危险的环境中,同时由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并不总发生,渐渐地疏忽于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甚至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能完全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这就需要我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强化,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并在工作过程中遵照经长期实践而逐步建立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预防实验室获得性感染;通过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制定并执行相应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措施,继续教育、培训和督促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把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1)实验室由于其规模、建筑布局、周围环境、内部分割及通风条件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室内小气候。室内小气候的好坏、优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实验室也由于处理和检测的标本不同、检测目的和方法不同,其藏匿的具有潜在感染能力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存在形式亦不同。不同于研究型实验室、临床实验室的标本中或生物材料中可能携带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往往是未知而多样的。
(2)实验室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如离心、混匀、接种、制片、移液、加样等可产生气溶胶污染,标本喷溅等可直接污染皮肤黏膜及实验台面和地面等。另外,由于室内环境空间的限制,设备、人员拥挤以及通风换气不充分等都可能使实验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增加,使人群在室内被污染的机会明显大于室外。另外,啮齿动物、昆虫等也都可携带传播微生物病原体,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带来威胁。
由于实验室的标本来自不同的患者,其传染性和只病性也是未知的,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不平衡,所以实验室安全水平的正确划分和恰当应用也比较困难。生物安全问题往往是因为一些细节疏忽而导致的,所以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措施严保执行,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同时关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实验室发生获得性感染时的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四道防线
根据使用的一级和二级的防护屏障的不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级,防护水平由低到高排列即: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二级生物安全水平(BSL-2)、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和四级生物安全水平(BSL-4)。所谓一级防护屏障是指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构成的防护屏障,二级防护屏障则是指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等构成的防护屏障。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都是基于确保处理特定传染病原体时的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而进行设计的。
BSL-1:一级生物安全水平
BSL-1是围护屏障水平和生物安全级别最低的生物实验室,在该级别实验室中进行的操作都是在室内开放空间进行的,所以,在其中活动所涉及的生物因子应是已知不引起健康成人感染的微生物。但是,应注意这些微生物也许有可能引起幼儿、老人或免疫患者的机会感染。
BSL-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BSL-2主要用于处理中度危险的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属和乙型肝炎病毒等。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意外的经口摄入或经皮肤、黏膜暴露而感染。在遵守标准操作程序的情况下,这些病原体的处理可在开放实验台进行。但是,如预期有发生喷溅或可产生气溶胶时应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BSL-3: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BSL-3是为应对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支杆菌等的实验室操作而设计的。BSL-3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程序,使用一级和二级防护屏障,同时对于诸如通风系统都有特殊的要求。
BSL-4: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BSL-4用于可引起致命疾病的病原体的处理和实验操作,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或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或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BSL-4实验室的实验操作一般地应在三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或由身着正压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处理。BSL-4实验室应是完全独立的实验室,其通风系统和废物处理亦应完全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