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里面浸泡着一捆捆的竹木筷子
池内蓄满黑褐色液体
一次性筷子,是当今快节奏生活中不少人天天要用的物品,干净卫生是首要的条件。然而,一些商家为了使筷子的卖相好、不发霉,在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中却违规使用化工原料。近日,本报记者接到群众的举报,在南昌市红谷滩区双溪村有一竹筷加工厂,不但用焦亚硫酸钠浸泡(主要起防腐、漂白作用),而且用硬脂酸(非食品工业用)抛光……
举报
民房开作坊生产竹筷
近日,市民万先生来电称,在南昌市警察学校旁的双溪村有一家筷子作坊,隐藏在民房内生产多年,里面不但环境肮脏,而且还用药水浸泡竹筷,用工业蜡给筷子抛光。"这么肮脏的环境,竟然专门加工高档的一次性竹筷,被一些高档餐饮场所使用。"
据万先生介绍,该作坊也曾被相关执法部门查处过,但一直没有被查封,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万先生说,竹筷虽然不是食品,但也是要入口的东西,这样不卫生的竹筷吃到嘴里,谁知道会吃出什么问题来。
暗访
露天水池浸泡出白净高档竹筷
12月24日上午,在万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这个一次性筷子加工厂。这个加工点隐藏在一栋民房里,进去后,记者看到里面的筷子堆积如山,四台机器不停的工作,工人们正削剪、包装一捆捆的筷子。
记者发现,该加工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子里的6个大水泥池,有两个池子里蓄满了黑褐色的液体,其中的一个池子里面浸泡着一捆捆的竹木筷子。
当记者问道:"那些筷子泡在池子干嘛?"员工回答说,那些原本颜色比较深的筷子,只要在池子中泡上一段时间,颜色就会白净许多,在市场上的卖相会更好。然而对于池子里到底放了什么神奇的药水,工人始终不肯向记者透露。
记者注意到,整个加工点不但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而且经药水浸泡过后的筷子原材料直接烘干后就进行再加工,并没有做任何处理。
检查
水池里发现浸泡试剂的标签
26日上午,记者将暗访的情况向南昌市红谷滩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进行了反映,黄大队长及时联系了各职能部门,组成了由红谷滩新区卫生、质监、工商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上午11时30分许,当记者随同执法人员来到该一次性筷子加工点时,里面依旧机器轰鸣。
执法人员责令工人停止生产后开始逐一检查,首先发现车间外一个露天水池浸泡着满满一池子的竹片(竹筷的毛坯),执法人员捞起遗落在池子里的一个标签,发现该加工点使用了违规试剂(焦亚硫酸钠)漂白筷子。据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介绍,焦亚硫酸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主要起漂白和防腐作用,但在当作漂白剂使用时,只限于熏蒸,不能用于浸泡等直接接触物体的方式进行漂白。
随后,执法人员又在筷子抛光车间发现两袋白色粉末状的物质,通过仔细辨认,发现是一种名为"硬脂酸"的化工原料,外包装上明确标注着"非食品工业用".
老板
"我只是有一点点违规"
随后,工商执法人员让员工通知该加工厂负责人到现场接受调查。10多分钟后,一位40多岁的妇女赶到现场,声称是该厂的负责人,出示一份营业执照和一份木竹经营许可证,并称没有干违法的事,所有产品都经得起检查,焦亚硫酸钠是"漂白粉",只是起漂白作用,人吃了没事。
记者注意到,该妇女出示的两份证件的发证点都是新建县,然而加工点所处位置却是红谷滩新区。当记者指着抛光车间的"硬脂酸",问其作何用途时,对方回答说:"主要可能是用来抛光的,增加筷子的光泽度。"但记者指出该试剂属于非食品工业用途时,妇女承认说:"我只是有一点点违规而已……"
该妇女解释称,该加工点生产的竹筷只是半成品,还要卖到宜春进行进一步加工、消毒……但当记者问及下一步的加工还需要什么工序,生产的竹筷具体销往宜春哪个地方时,对方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是电话联系,我也见不到那边的老板,反正拿钱来我就发货给他……"
结果
责令停产整改 追回所销产品
因为发证单位是新建县相关部门,而且该厂生产的竹筷属于半成品,执法人员初步检查之后,26日下午立即与发证单位进行沟通,并召开了如何查处该生产厂家的执法依据的会议。据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一次性竹筷的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多部门协商之后才能做出处理办法。
27日上午,执法小组再次来到筷子加工厂进行查处。告知负责人该厂所办证照没有在生产场地所在辖区进行登记注册,并且生产环境和卫生都不达标,还用了会对人体伤害的试剂进行加工,依法查封该一次性竹筷厂。据执法人员介绍,该厂所使用的焦亚硫酸钠试剂,目前国家没有规定允许在竹筷生产工艺上使用,而且使用非食品工业使用的硬脂酸,更不能使用在竹筷加工上,该厂必须整改达标后才能恢复生产。并且要求该厂负责人追回已经销售的所有产品,避免危害更多民众身体健康。(记者 汤亚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