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食品工业“十二五”主要工作 重点关注食品安全

   2012-01-14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5470

    中国经济网讯1月13日北京讯(记者 王城)昨天,国家发改委与工业信息化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食品安全问题做了重点关注,提出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责令召回和退市制度,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重点推进乳制品、肉类、酒类等行业可追溯体系建设。同时,推进食品工业的产业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解决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是重点工作

    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将把食品安全质量作为首要重点工作,提出通过采取提高重点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等措施来实现。

    ●提高重点行业准入门槛。食品工业将加快制定和完善粮食、油脂、肉类、饮料、水产品、果蔬加工等重点食品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明确食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基地、生产规程、产品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必备条件。

    ●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明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堵塞监管漏洞,形成监管合力,实现全程监管和无缝衔接。

    ●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标准,健全食品加工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制修订食品添加剂、方便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行业标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基础通用标准、重点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加强对国际标准的参与程度及对相关国家标准的追踪研究。

    ●逐步实现关键检测设备国产化,着力推进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和实验室的建设。督促企业增加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产品出厂检测等先进检验设备配置,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检验检测能力,严格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提升国家及省、市、县各级食品监测机构的检验设备水平,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建立和完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及退市制度,明确食品召回范围、召回级别、召回处置等具体规定,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申诉投诉处理制度,加强申诉投诉处理管理。

    ●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重点加强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微生物等项目检测,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投诉管理制度、不合格产品追溯制度、食品退市召回与应急处理制度。开展质量安全诚信对标达标活动,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持续推进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和食品安全措施改进;建立健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尊重消费者监督权利,保障监督渠道畅通,促进社会监督。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淘汰落后产能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将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支持骨干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精,规范小企业、小作坊经营,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微)型企业为基础的共同发展新格局;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培育新兴食品产业。积极适应食品消费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培育新的食品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传统主食品工业化,培育壮大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产业,增强品牌企业实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食品工业企业群体。

    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健全产业退出机制,明确淘汰要求,量化淘汰指标和规模,分年度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地和具体企业。重点在粮食加工、肉类屠宰加工、发酵、酿酒、乳制品等产能严重过剩领域,依法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业化

    完善自主创新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应用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的创新战略联盟,逐步解决大企业技术和市场需求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脱节、中小企业缺乏科技支撑的问题,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有机衔接。完善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增加食品科技领域的投入。建立基础理论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开发相融合的投资格局。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资源,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健全以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龙头、以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分中心为基础的工程化研究和应用体系,提高工程化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国家级各类实验室全面向社会开放,提供科学技术研究、仪器设备使用、人才培养等服务。

    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有利环境,依托食品领域的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点科研基地,培养领军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食品科技创新团队。鼓励高等院校加强基础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夯实创新人才基础。

    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以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自主创新为重点,加强食品原料质量控制、食品品质与营养、有害物迁移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食品物性修饰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推进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大宗食用农产品、特色传统食品加工等工业化、现代化重大关键技术。

    提高装备研制水平 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以提高食品装备制造能力、自主化水平,支撑食品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目标,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突破食品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智能控制与过程检测、节能减排、质量控制、监测与检测、安全卫生共性技术与标准等关键装备与配套技术,加快装备自主化进程,满足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

    在通用装备方面,选择一批具有良好技术与产业基础的企业,重点支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关键与成套设备,建成一批国产化、智能化、成套化装备生产基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食品杀菌方面,重点开发大型智能化连续超高温瞬时灭菌、膜除菌、粉类胶体物料杀菌、微波杀菌等装备;食品节能干燥方面,重点开发热风高效节能干燥、太阳能干燥、 热泵干燥以及真空微波组合新型干燥装备;食品高效分离与浓缩方面,重点开发大型高速碟片离心、卧螺离心、膜分离、芳香物质分离提纯、膜式错流过滤及高效蒸发浓缩等装备;食品冷冻冷藏方面,重点发展真空冷却、流态化速冻、双螺旋速冻、钢带速冻以及高效制冰等装备;包装装备方面,重点开发高速无菌灌装设备、高速吹瓶设备等。

    在行业专用装备方面,重点发展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果蔬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禽畜屠宰加工装备和饮料制造、食品包装及食品检测与控制等装备。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改造 大力振兴"中华老字号"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生产设施、工艺装备进行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加强粮食、植物油、畜禽、糖料、果蔬、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推进专用装备和检测仪器设备自主化和公共服务平台、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等,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小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开发"专、特、新"产品。围绕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等环节,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加快中华特色名优食品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大力振兴"中华老字号".

    推进节能减排 推广高效节能新工艺

    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节能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重点在发酵、酿酒、制糖、淀粉、速冻食品、肉类屠宰加工等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推广高效节能、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食品工业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大"三废"治理和废水循环利用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