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开创全新局面

   2012-11-08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360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十六大以来,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根据监测,2011年全国主要城市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分别达到97.4%、99.6%和96.8%,总体合格率比10年前提高了三十多个百分点。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消费有保障。

    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建设逐步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监管、科学管理的崭新阶段。

    依法监管格局已经形成。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与之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农业部配套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及强制性技术规范,发布了50种农药、47种兽药以及多种饲料添加剂的禁限令。

    监管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农业部组建了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职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各地在机构改革中大力推动监管机构建设。目前全国省级农业厅局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处、办),80%的地市和60%的区县农业部门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门机构,50%的乡镇建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标准化扎实推进

    生产源头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农业部门始终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予以推动,短期在于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远在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各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标准范围拓展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涵盖种子种苗繁育、产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生产技术规范、农产品等级规格、包装标识等方面。截止到2011年底,农业部共制定发布农业国家、行业标准4800项,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制定发布的农业标准数量是前50年所发布标准总数的2.8倍。2006年,我国成功争取到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持国资格,连续6年成功举办农药残留委员会年会。近几年,我国参与制定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硫丹等农药品种在水稻、茶叶上的残留限量标准,显著提高了我国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有力推进。2006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县建设,目前全国共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591个,狠抓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标准集成转化与培训、投入品管理、品牌建设等工作,示范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标准化示范县的带动下,2010年,农业部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创建,全面开展标准果园、标准茶园、蔬菜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三园两场"建设,目前全国共规划建设了"三园两场"4460个。

    "三品一标"快速发展。我国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形成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本类型、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格局,"三品一标"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新路子,为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检验检测不断深化

    监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建立完善监测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基本形成。目前监测范围已扩大到全国150个大中城市、80多种农产品、87项参数,基本覆盖主要城市、主要农产品产区以及老百姓日常消费的大宗农产品。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规范监测和信息发布行为。

    质检体系队伍建立健全。截止到目前,共投资建设了部、省、地、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1850个,其中,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1705个。农业系统质检机构数量已达到2225个,从业人员2.3万人,五分之一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各级质检机构固定资产总额近130亿元,实验室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质检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检测机构管理不断强化,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开展了检测机构考核和机构审查认可工作。

    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成效明显

    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专项整治深入推进。近年来,农业部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做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为期4个月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现了12个100%的硬指标,特别是全国收缴的875.8吨禁用农药全部销毁;全国大中城市67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推动了批发市场落实自检制度。2008年开展的奶站清理整顿和饲料专项整治,顺利完成奶站登记,全国奶站数量由清理整顿前的20393个减少到13503个,所有奶站100%纳入监管范围。2009-2011年连续3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持续深入推进执法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高毒农药、"瘦肉精"、水产品中使用违禁物质等突出问题隐患得到了有效遏制。

    农资打假全面开展。200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农业部牵头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据统计,2002-2011年,全国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382.6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813.6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195.7万个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41.5万件,查获假劣农资399.6万吨,货值46.3亿元,捣毁制假窝点20554个,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

    重大活动保障有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农业部会同各地政府积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实施目录制管理,实行产地准出和举办城市的市场准入制度,产地销地联防联控,组织开展专项监测,加大抽检频次和覆盖面,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实现了重大活动期间没有发生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风险评估全面启动

    应急处置有效开展

    风险评估依法推进。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2007年5月,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相关工作。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立了65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涉及稻米、油料、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热作产品、柑橘、茶叶、参茸、蜂产品、奶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环境因子等各领域。2012年,启动建设了主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充实风险评估人才队伍,落实风险评估机构职能。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已初步建成。

    应急处置科学有效。为有效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农业部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问题,分门别类,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共有力、有序、有效处置了多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避免了对农业产业产生大的冲击。2011年,农业部组织16个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各级农业部门也相继成立了专家组或专家委员会,建立了专家组运行管理机制,重点突出"应急事件应对"和"政策咨询"两项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履行科普解读、技术咨询、生产指导和消费引导职能,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