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在分组讨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就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监管等问题进行了热议。其中,地沟油的监管成为热点话题。
地沟油回流餐桌 与监管漏洞有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过去5年间,针对食品安全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但现在又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地沟油。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产生废油700万-1400万吨。根据一项调查推算,其中有350万吨废油回流到餐桌上。这些油可能会致癌,只是现在还很难发现。
这些都与监管漏洞有关。目前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是分段管理,油的回收是市政部门管,生产是质监部门管,流通是工商部门管,到了餐桌是食品监督管理局管,看起来都管,但一曝光地沟油事件,谁都不来负责。
这表明在食品安全立法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用什么方法来监管;二是《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必须有体制上的保障。
欧洲发达国家对食品药品的监督是从头管到底,从生产一直到最后的消费,都是一个部门管理。
希望通过这次机构改革,我国可以实现对食品一竿子插到底的严格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加快地沟油检测技术研究
地沟油的生产过程不难控制,从技术角度看,其监测也不难。目前,量子生物光学技术可用于解决地沟油检测问题,而且应该加快此类技术研究。地沟油不是坏东西,可作为再生能源,用于工业等。对于食用油,没有经过规定检验的不能贴QS标识,绝不能上餐桌。这样可从终端消费环节卡住地沟油,避免其危害百姓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市长陈建华
应给地沟油一个"出路"
解决地沟油危害百姓健康的问题,除了监管和监测手段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做:出台国家标准,限定地沟油的使用范围,让它到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而不是上餐桌。
在打击地沟油的同时,应该给地沟油一个"出路".在美国,地沟油经过处理后,是可以用于工业的。现在关键是我国没有国家标准,没有给地沟油"出路"和标准。全国有很多地沟油精炼车间或企业建了地沟油处理厂,工商登记、环保、消防都批了,最后一查发现是处理地沟油的,也不管是什么用途,就要求停工,不能生产,可企业的损失却没人管。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丹
本组报道 本报特派记者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