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速冻食品国家标准改"不得检出"为"限量检出",并定于12月21号起实施。金葡菌由"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标准是否降低了?新标准的修改,是不是被相关企业绑架了?今后速冻食品的安全保卫又该交给谁?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卫生部昨天发布通知,从12月21号起执行的速冻食品安全新标准,将允许一定量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新国标的适用范围包括饺子、馄饨、包子、粽子、汤圆等速冻预包装食品,自今年12月21日起,企业必须按照新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此前,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国内知名速冻食品品牌产品,纷纷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不得检出的,但是今后要执行的新国标里,则可以限量检出,如果按照新国标的话,产品就可能是合格的。听到这些,很多人肯定会纳闷了,新国标中为什么允许一定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呢?卫生部对此的解释是,新国标更科学、更合理,而且更符合国际标准。这个应该怎么理解呢?食品安全卫生专家董金狮对此作出解析。
金葡菌由"不得检出"变"限量检出"更符合产品特征
董金狮:为什么新国标允许一定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而之前的标准是不得检出呢?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病原性菌种,在自然界里大量存在,比如我们吃的肉里、手上、空气里等等都会存在,所以绝对不含有很难做到。第二,过去说"不检出"并不等于没有,就过去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手段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很难测出来,而且是定性不定量,并不证明说现在新的标准允许它存在,而过去不允许存在,这是两个概念,过去是检验方法的问题,新的标准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更符合现在产品的特征,也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
但很多消费者还在质疑,因为以前的标准是不得检出,现在是限量检出,标准是否降低?其实不是这样的概念,现在允许有一定量的检出,比如生的速冻食品允许检出细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量在一千以下,而且五种样品里只允许有一种在一千以下,而最高值也不得超过一万。对熟肉要求更严格,对熟的速冻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控制在五种样品允许一种在一百以下,最高值到一千,这也是结合产品情况。抽样的时候,过去抽一个样品一测可能没有,现在要求抽五个样品,而且一般抽的时候要抽10个,拿5个作为检测,另外5个要进行封存,作为企业对产品检测结果不认可的时候一个复检的留样。
速冻食品新国标与国际接轨
日本、欧美等国家关于速冻食品执行的是什么安全标准?
董金狮:国际食品法以及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的规定,也是允许有一定的量,在同一批次里边允许抽检的五批样品里有一批含有,我国现在采纳的就是这些发达国家的标准,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另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不要谈菌色变,这个菌怕热怕冷,一般是80度以上,半个小时就开始发紫,但如果在蒸煮、在100度的情况下,两三分钟就可以彻底杀死。冷冻在-18度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很难存活。我们下一步是要重点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存条件,要把它杜绝,比如冷藏要达到冷藏温度,蒸煮要达到蒸煮要求。
我国几大品牌的速冻食品接二连三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如果按照新标准,我们今后该怎么保障速冻食品的安全呢?消费者该怎么挑选?
董金狮:新标准生效以后对企业提高要求,抽样品的时候,五种里面只允许有一种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的,允许到一千,最高到一万,如果这一批产品都有问题,照样不合格,而且定量化了。消费者还是要去大商场、超市购买大品牌,这是一般的原则;第二,在取速冻饺子的时候,建议大家最好取下面的,不要取上面的。上面可能温度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会死,会繁殖,对健康不利。
新国标采用定量标准提升合理性 但有关部门进一步解释
食品安全专家对速冻食品的新国标做出了解释,但是消费者还是有这样的疑问:这个新标准是不是完全站在企业的一边说话,另外,消费者今后还敢相信哪一个标准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张立栋对此作出评论。
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企业召回的不合格速冻食品,在12月21以后可能就会变得合格了。很多消费者对此反应最强烈,怀疑新国标是不是被相关大企业绑架了,但是上面我们的食品安全专家也说了新国标是合理、科学的。比较消费者的心理和专家说法,张立东认为,新标准从科学角度来说是进一步提升合理性,但就公众而言,解释工作做得不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解释。
张立栋:原来的标准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定性标准,但是新标准采用定量标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合理性。但是就公众而言,解释工作可能做得还不够,因为大家可能想到原来是不得检出,然后现在是容忍到某个限度,直观的感觉是这个标准由严格变得宽容了。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解释。
不少网友说,这次修改速冻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实际上是降低了大家对国家标准的信任度,今后谁还敢相信这些国家标准呢?
张立栋:我觉得修改标准一定要谨慎,因为国家标准设定应该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不能隔几年就改一次。这个前瞻性是在兼顾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现实生产条件同时推出的,但是这个标准绝不能就着企业的现状。企业现在的生产机器、生产设备达不到无菌的状态,那我国标准就按照企业的标准来,那显然不行,应该预留好足够的空间。政策的制定者要预判未来的情况,所以制定标准的时候还是要高一些,就高不就低,取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