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第109号公告,批准民勤羊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覆盖全县所辖18个乡镇。
近年来,民勤县大力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把以肉羊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畜牧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肉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节水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和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肉羊产业已具备了区域性和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截至2013年,全县羊只饲养量达230万只,其中存栏100万只、出栏130万只;羊肉产量达1.95万吨;农民来自肉羊产业的收入达2523元,占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的比重达85%。2008年,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养羊强县;2013年7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肉羊之乡”;2014年8月9日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委员会技术审查。
为推动肉羊产业的发展,民勤县连续8年出台草畜产业扶持政策,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种羊引进、青贮池修建、机械购置、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分类按规模进行补助。先后制定印发了《民勤县加快肉羊强县建设实施意见》《民勤县秸秆饲料化利用实施方案(2010-2020年)》《民勤肉羊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等文件,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议》,把发展以肉羊为主的设施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首位产业,加大对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扶持力度。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大户)牵头、银行支持、农户参与”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肉羊产业发展资金,截至2013年,全县用于暖棚养羊方面的资金累计达25亿元。
民勤县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积极创新技术队伍管理体制和科技服务载体,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着力推动产学研政有机结合,促进肉羊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家庭副业型向支柱产业型、由传统经营型向产业化经营型转变。抓设施养殖,提升规模饲养水平,始终把抓生产、促规模、增效益作为提升发展水平的核心工作,坚持草原禁牧和农区舍饲圈养齐抓,积极引导农户、退牧户和集体、个体农林场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为主的设施养殖;抓品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能力,坚持引进扩繁和杂交改良相结合,推进肉羊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启动实施了“民勤中天羊”培育工程,参与实施了“甘肃中部肉羊”培育项目,以点带面,积极推广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现代繁殖技术;抓饲草料开发,增强发展的物质基础,按照种养结合、草畜平衡、循环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扩大饲草饲料种植规模,增加饲草料总量,加大青贮窖(池)等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秸秆收获、加工、贮运、取喂和全日粮混合等各类机具配备,切实解决饲草料利用方式粗放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提高饲草载畜能力,降低饲养成本,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及经济优势;抓安全生产,提高产品生产质量,严格落实“内防外堵”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抓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认真落实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积极推广“五良”配套、标准化生产“六化”、秸秆“三贮一化”和人工授精等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创建了一批肉羊养殖标准化示范点,培养了一批养羊致富带头人,总结推广了一批养羊先进典型,为推动肉羊产业升级和引领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勤县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延伸肉羊产业链条的重要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甘肃陇原中天集团,建成了种羊繁育基地、5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和养羊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肉羊订单养殖与合同收购,50多个规模养羊场(小区)、大户成为其肉羊育肥基地,企业年生产冷(冻)鲜肉、分割肉4000吨,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以及省内各市(州),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壮大产业链条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勤县把品牌战略作为肉羊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鼓励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羊肉等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及质量认证,先后申报创建省部级肉羊标准化养殖场4个,完成肉羊商标注册2个,通过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2个。充分发挥“民勤羊肉”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着力抓好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积极开展民勤羊肉对外宣传推介,全县养殖户、致富带头人、经纪人及其他经营者联合建立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20个,在天津市南市食品街成功举办了甘肃陇原中天民勤草本羊肉绿色产品推介会,民勤羊肉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