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正是皖北平原的冬闲期,但是在安徽怀远县古城镇双鹿村的一处养牛棚里,仍然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场景。十余头牛依次站在栅栏前喝水、吃草料,一位拎着大桶的青年人正在给棚里的肉牛添加饲料。
刘贺,5年前还是淮南师范学院的一名大学生,2010年下半年放弃已经找到的一份大学辅导员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
直到现在,刘贺仍觉得自己走上养牛之路,是一种缘份。“留在大学当一名辅导员,一个月3000多块钱工资,也挺好,可是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2010年7月份,刘贺回到老家,选择了肉牛养殖作为创业项目。
拿着父母东拼西凑的10万元,刘贺又在当地银行贷款5万元,于2011年购买了36头牛犊。从此,他就没有离开过牛舍。给牛犊量体温、观察生长情况,刘贺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凭借着钻研的精神和拼搏的毅力,8个月后,这批牛上市,刘贺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了10万元。
初次创业的成功,坚定了刘贺对肉牛养殖的信心。2011年,刘贺调整养殖品种,以养殖品种好、生长快的“架子牛”为主,并扩大养殖规模,最高峰时期达到48头。
刘贺还主动上门传授养牛知识,谁家牛生了病他也会帮忙治疗。由于肉牛养殖风险小、周期短、市场需求大,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激起了当地农民创业的梦想。刘贺算了一笔账,在外打工一个月挣3000元,除去生活成本,每年最多结余2万元。然而在家养牛,一年最少能挣5万元,是外出打工的2倍。
在他的积极引导、推动下,当地村委会采用联养形式成立了五福肉牛养殖场。为了创建品牌,扩大影响,2012年6月,刘贺组织养殖户又成立了怀远县绿康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年存栏量已达1200头,带动就业30多人。
现在,刘贺的主要任务是抓管理、跑市场,让规模逐步扩大。今年元旦期间,刘贺用挣到的钱买了辆新车,经常到蚌埠、宿州、淮南等地与当地食品厂和屠宰户联系,推销产品,为当地养殖户打开“销路”。刘贺计划下一步成立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不仅搞养殖,还要育种,让外地人来这里选种,让当地百姓得到实惠。 黄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