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一位“80后”的“兴农梦”

   2015-02-26 湛江日报1440
核心提示:早在2008年,他在深圳已是小有所成,身家百万。但他却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和欣欣向荣的事业,回到家乡廉江市中塘村做起了农民。

早在2008年,他在深圳已是小有所成,身家百万。但他却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和欣欣向荣的事业,回到家乡廉江市中塘村做起了“农民”。家人的不解、创业的挫折没有击倒他,如今,他已是廉江市良垌镇中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廉江市良垌兴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在他带领下,中塘村正朝着文明富裕的新农村阔步前进。日前,记者来到中塘村,近距离探访全王新和他的“兴农梦”(如图,李忠 摄)。

勇闯深圳

落魄时他曾睡在高架桥底

1980年,全王新出生于廉江市中塘村一户农民家庭。全家靠在乡村当民办教师的父亲月薪200元艰难度日。他好不容易读到高中毕业,便回家务农。家乡的贫穷落后让全王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

2001年,全王新怀揣320元,背着简单的行李独闯深圳。初到大都市,满眼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让没见过世面的他眼花缭乱。可他还没有找到工作,当时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就被小偷偷去了。在深圳举目无亲,借钱无门,全王新欲哭无泪。“有段时间,我只好暂住在高架桥底下忍饥挨饿。”全王新说。

为了能吃上饭,全王新找到一份派发传单、推销商品的活。他派送的传单最多、效果最好,引起老板的注意。有一天,老板和全王新说话时,从他身上闻到一股臭味,才知道全王新没钱租房冲凉,已经在高架桥底下住了一个多月。老板深受感动,安排全王新在办公室住,并答应每月给他1500元的工资。全王新提出不要工资,只求每推销一件商品奖励自己30元就行了。他的辛勤和诚实换来出色的业绩,终于淘到第一桶金——5万元。

有了启动资金,全王新在福田区租了间档口,做起了手机生意。由于坚持诚信、经营得当,头脑灵活的他生意越做越红火。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重回故里

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2008年春节,外出多年拼搏的他回到家乡,却发现儿时金灿灿的稻田已是杂草丛生。见识过大城市寸土寸金,家乡一片片低效田地让他震惊不已。如何盘活这些土地,让村民增收。这个问题在他心里萦绕着。年中,他揣着自己多年奋斗的积蓄,带着妻子的埋怨、父母的不解,从深圳回到家乡,开始与土地零距离打交道,从门外汉渐渐成为行家里手。

踏上故土,他甩开膀子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承包2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然而,首场战役却遭当头一棒:当年,他种水稻不仅毫无收获,合作伙伴也一个个离去。

在这样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全王新选择默默坚持。他向亲朋好友借来20万,购置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器械,投入农业生产。第一年尽管没有带来盈利,但亏损明显减少。第二年,他钻研农业器械的使用和维护,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最终带来丰厚的利润。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农业产业化的思想慢慢发芽。

“两年时间,200万元,尽管成本有点大,但还是值得的”,全书记回忆道。苦撑二年,探索二年,换来的是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农业必须产业化发展。在他的努力筹备下,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终于成立。在他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向全程化、产业化发展,现已有社员108户,43套设备,服务农户2500多户,年服务耕地面积带20000多亩,2010年被省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3年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他因此当选为廉江市农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勇挑重担

土地流转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3年底,村里换届,原来的老书记希望村里年富力强的“能人”能出来当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致富,摆脱贫困村的帽子。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再一次不顾妻子的反对,回村竞选党支部书记。这一年,中塘村的集体收入不到1万元,相比之下,他已经是专业合作社的社长,管理着近300亩的香蕉,年收入近100万。灵活的头脑加之较高的威望让全王新顺理成章当选。他也成为4600多名村民利益的捍卫者。

“我接手的时候,感觉要想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得先从土地开始”,全王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走村串户,问计于老党员、老干部和村中的种植能手,虚心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最终,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要盘活土地资源,实行土地流转。“最初想法就是把荒地利用起来,群众既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又不丢土地的收入”,于是他走遍了村的田埂岭头,摸清土地土质和水源分布;进村入户,和群众交流,细心听取群众对土地流转的想法和消除群众的顾虑。经过他的努力,村中100多户农户签定了土地流转合同,2000亩被闲置的山岭田地中有300多亩当年就实现了土地流转,100亩种上彩色番薯。下一步将在流转的土地上筹建蚕桑、水稻、香蕉和火龙果等种养植基地,希望引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实现基地式发展;按照群众流转土地的多少入股的方式,逐步扩大发展规模,实现共同发展。

2014年是水果大丰收的一年,但这并没有使当地百姓开心,因为“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又一次出现。为此,全王新跑广州、走湛江,在他真诚邀请下,原本心存顾虑的广州老板终于决定到中塘村投资设厂。目前占地约3000多平方的烘干厂已经建设完毕,能为该镇、市的荔枝、龙眼等名优农产品提供保鲜、包装、烘干等服务。“加工厂的建设能有效破除‘丰产不丰收’的魔咒,也能为土地流转的开展提供保障。”全王新充满信心地说道。

如今中塘村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全王新也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兴农梦”。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