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云无心:从“镉米危机”看食品安全危机应对

   2015-03-09 人民网2040
核心提示:  镉大米无疑是今年较大的食品安全危机之一。因为大米是中国的主食,一般人食用量也比较大,所以其安全标准比国际标准要高。这

  镉大米无疑是今年较大的食品安全危机之一。因为大米是中国的主食,一般人食用量也比较大,所以其安全标准比国际标准要高。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广州检测出了大批镉超标大米。

    镉超标大米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地的重金属污染。

    事件爆出是源于政府公布"广州检测大米,4成以上样品镉超标".这个消息很惊人,足以引发公众恐慌。而让公众更加不安的是:没有及时说明超标大米的批次、产地,也没有及时说明它们有多大的代表性,更没有及时告诉公众该怎么办!

    这样一条消息,具备了一切产生恐慌的因素,自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传遍全国。好在后来政府又做了许多工作,检测了更多样品,公布了超标批次、产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交流中心也发布了镉的背景信息,以及告知公众应该如何对待等等。公众的恐慌才渐渐平息下去。

    可以说,在此次事件中,最大的失误在于政府最初只公布了"4成大米镉超标",却没有提供消费者关心的其他信息。造成恐慌和对政府的不满,也就顺理成章。

    那政府或主管部门应该如何来应对食品安全危机呢?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的一个成功案例。

    2011年8月,美国疾控中心(CDC)注意到短期之内出现了15起李斯特菌感染。他们认为这些感染暴发得比较集中,于是会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及地方卫生部门开始了调查。在基本上确定事件是科罗拉多州洛克福德一个地区出产的哈密瓜导致后,CDC在9月12日发布了第一份公报。除了介绍所掌握的情况,还介绍了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及对消费者的建议。对消费者的建议是"注意哈密瓜的产地,对于来自于洛克福德地区的,要按照正确的方式丢弃".

    此后,CDC在9月13、14、19、21、27和30日分别发布公告通报进展。而FDA则在14号发布了通知,说明涉事农场已经宣布召回他们的产品。CDC和FDA建议消费者不要吃的哈密瓜也从那一地区缩小到了该农场。另一方面,FDA一直监督农场的召回工作,同时发布了另一条重要信息:其他农场的哈密瓜未被发现与这波感染有关。

    这起事故共造成近百人感染、十多人死亡,可以算是相当严重。但是,它没有造成社会恐慌或者哈蜜瓜行业的市场崩溃,与CDC和FDA应对得当不无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应对食品安全危机方面,政府或主管部门应该具备一套预案程序。

    首先,一旦确定要发布消息,就一定要清晰地传递出如下信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能的危害是什么?可能影响到哪些人?公众该怎么办?主管部门下一步要做什么?

    然后,一定要及时跟进并动态公布相关信息,并告知将如何处理、解决问题?同时要信守承诺,承诺了什么一定要做到。

    当然,这些信息不一定很完备,但是一定要及时。

    尤其是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公众的注意力就象一块白布,你不去涂,就会有其它颜色来涂。而一旦其它颜色先被涂上,就很难轻易把它清除掉再去涂上你所希望的颜色。

    因此,当危机事件爆发时,即使你还不知道该涂什么,也要告诉公众你的打算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来涂。这样,公众可能会给你留下空间,不让别的"杂色"来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