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麻糖可能与移民有关

   2015-03-14 中国食品网1530
核心提示:当地很多老年人都称麻糖出自锦屏,这是因为有个相关传说。据传古时有汤、袁两姓人家带着家眷不远万里,沿着南丝路的茶马古道来来
 当地很多老年人都称麻糖出自锦屏,这是因为有个相关传说。据传古时有汤、袁两姓人家带着家眷不远万里,沿着南丝路的茶马古道来来到雅砻江畔的二寺营,感觉这里山美水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又是大西南进出的走廊,就在这里安居乐业。虽然汤家住在镇北,袁家住在镇南,但两家人均以农耕采药为生。汤家第二代有一独生子叫汤明,袁家有女三个。在媒人的牵线搭桥下汤明便和小女袁青结了婚,汤明除了耕作田园,农闲时也给商旅当背夫挣些钱补贴家用。袁氏常年在家耕种打理家务。有一次家里的屋顶漏雨将粮食淋湿,因没及时发现,粮食发芽长出苗儿,她不敢跟丈夫说,便偷偷将发芽的粮食晾干后磨细,趁丈夫不在家时煮些粥来食用,谁知煮出的粥十分甘甜。一天,袁氏把煮好的粥渣过滤成清汤,盛在锅里便出门干活,由于灶里的余火未熄灭,等她干活回家喝粥时,锅里的汤煮干成了固体,铲起来也是块状,她尝了一下,觉得更甜了,就这样,用五谷杂粮制作的麻糖便诞生了。汤明当背夫每次出门妻子都给他装一些干粮用于解饥填肚,这其中便有麻糖。汤明装的麻糖被商旅发现并纷纷品尝,由此当地麻糖好吃便传开来。从此,二寺营造糖工艺的作坊在家家户户兴起,一时间到这里采学制作麻糖技术的人源源不断,二寺营的麻糖技术传遍各地,从古至今,越做越精。以造糖作坊得名的地址举不胜举,什么“监江糖”、“青丝糖”、“普尔糖”、“糖房坪子”、“糖河坝”等有着讲不完的传奇故事。

这种说法不太可信,因为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制作麻糖的传统,湖北等地历史上其生产规模已非同一般,锦屏麻糖根本不能和其相比。湖北民间故事也称起源于湖北,从十分偏僻的锦屏把工艺流传到全国各地的可能性很小。我们不妨看一下锦屏的历史,或许对了解麻糖有帮助。锦屏旧时曾是通藏的茶马古道之一,这是一个文化传播带,当地至今仍有十多座建于清代的庙宇遗址,这些都是移民的见证,此外还有许多移民至此的族谱,就是问到许多当地汉族,都称是祖先清代移民进入。其实再把地方放大,大至冕宁、凉山乃至四川,明代的军屯和清康熙年间政府主导的移民潮,大量人口入川,还带来了全国各地文化和手工艺,说是移民带入麻糖制作工艺还更靠谱些。再说像湖北孝感麻糖至今是湖北有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自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时期孝感麻糖被定为每年必备的宫中贡品后,至今已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编撰的《孝感县志》也有关于孝感麻糖的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清代孝感是有名的向四川移民的输出地,这样再思量,麻糖并非起源于锦屏的说法更有说服力,而是来自于入川的移民。

不管怎样,麻糖在锦屏历史是比较悠久的,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文化现象。锦屏人把追求自由恋爱,向往幸福生活也通过麻糖民歌表现出来。现代文化的冲击,这些耐人寻味的民歌已经快要消失。除了民间传说和民歌等麻糖文化外,我最想看的是当地的舞蹈,想看当地人跳舞是不是像在拉麻糖。

在锦屏有如此制作麻糖规模的家庭还不少,如今还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锦屏镇党委书记乔联辉说:“麻糖是我们当地的特产,不上火又养胃。 我们镇准备用五年时间把锦屏镇打造成雅砻江流域的观光旅游镇,我们不仅想让我们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的泸宁鸡更出名,也想让泸宁麻糖销得更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