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王宗益:传统农业为什么总是会失败(二)

   2015-04-21 农世界王宗益2150
核心提示:上一篇,我们以樱桃为例,从一个微观的角度谈论了农业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冲突。今天我们尝试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尝试

上一篇,我们以樱桃为例,从一个微观的角度谈论了农业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冲突。今天我们尝试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尝试分解一下,全国的各个品类的农业为什么都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势。

原因很简单,饿。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饿肚子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无数次的饥荒,又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自然灾害;或者说,无数次巨大的自然灾害,都会带来巨大的饥荒。随之而来的兵荒马乱,构成了中华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痛。

15到16世纪的明朝年间,以玉米、红薯、土豆为代表的大量的高产粮食作物引进中国,中国人终于得到了五谷之外的主粮作物,随着这些主粮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中国人逐渐从实物短缺的状态中解脱了出来。到了明末,中国人口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在清朝前期的阵痛渡过之后,随着康雍乾盛世的到来,社会经济明显发展,而雍正又取消了人头税,中国人口终于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到乾隆嘉庆交界之时,已经突破了3亿;到清末,已经达到了4亿。辛亥之后,建国之前,中国人口已经达到了5亿人。这是极快的增长速度,而这样的速度,必然向口粮——人类的能量来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必须保证自己的粮食安全。

就好像一个从小就饿怕了的人长成一个少年之后,自然会希望能多吃一点东西。

只是,这个少年,长得太快了。

建国时,我们共有5亿人口,1957年,我们的人口就达到了6.47亿。197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8.52亿;到1980年,又到了9.87亿;1990年,达到了11.43亿;2013年,超过了13.6亿。

一个从小饿怕了的小孩子,长成一个少年之后,居然迅速的长大成人,并且变成了一个大胖子!而且这个胖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时不常的还遭到邻居们的封锁,大家都不卖给他吃的,他只能自己种地。更有甚者,邻居们还要求他用粮食还债;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有很多日用品他自己造不出来,又不得不把粮食卖给别人,用挣得的钱换来日用品……

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这个人,你种地的时候,最重视的、让你无限追求的指标会是哪一个呢?

没错,就是产量,必然是产量,不可能不是产量。

建国后,中国农业的发展,从源头的科技研发,到下游的种植;从新品种的开发,到新型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从农药的大规模喷洒,到化肥的大量应用,全部指向了同一个目标——提高产量!

开发新品种,是开发产量更高的新品种。我国的3大农业科学家,所谓“南袁北李”:一是杂交水稻袁隆平,二是杂交小麦李振声,三是杂交玉米李登海。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全部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提高产量。其中的我们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李振声院士有些例外,他的小麦更加的偏向于提高小麦的抗性,和对环境中植物营养的利用效率;但是,提高产量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其余两位的科研成果的逻辑就非常清晰了——打破世界单产记录。

新型种植管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为了提高产量。中国地少人多,如何提高种植管理技术,在有限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高的产量,自然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大量使用农药,显然是为了防止病、虫与我们人类抢夺宝贵的粮食产量。为了保证粮食产量,我们必须把它们杀死。

大量使用化肥,是因为土壤本身的营养物质难以支撑长年累月的高产种植方式,更何况我们不给土地休养生息的时间。然而,随着大量化肥的使用,植物又不可能全部吸收,最终造成了我国土壤的大规模板结,形成了大量的盐碱地,还严重污染了地下水。

总结一下,中国农业这些年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农业科研的方向,引领了农业发展的方向。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毕业生,通过阅读很多农业专家的论文,我总结出了7个字,来表述中国农业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方向。

三产三抗商品好。

所谓三产,乃是高产、稳产、早产。

高产,顾名思义,产量越高越好。

所谓稳产,顾名思义,每年的产量不要有太大的波动,这样可以降低农民的种植风险。

而早产,则是缩短生长周期,或者提前生长周期。早产有着诸多的好处。第一,缩短生长周期,就降低了种植过程中的风险;第二,缩短生长周期or提前生长周期,土地上可以有更长的时间轮作点别的东西,提高农民的年投资回报率;第三,也很重要的,早上市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这个诱惑很难有人抵挡得住;第四,对于一些易变质的农产品而言,不成熟的时候上市,农产品才能运输到外地,经销商才会收购这种农产品。由于早产有着如此诸多的好处,因此,农业专家们和农民们一起,把农产品种的越来越早。但是,我们需要知道一个自然规律——生长期短的农产品,往往是不如生长期长的农产品好吃的。

所谓三抗,乃是抗虫抗病抗灾。

抗虫,容易理解,抵抗各种虫子。

抗病,则是抵抗真菌,抵抗细菌、抵抗病毒,以及抵抗自身疾病,比如倒伏。

抗灾,则是抵抗旱灾、水灾和风灾。地震和蝗灾就算了,也没有谁抵抗的住。

三抗,可以为农民降低种植风险,变相的也提高了产量。

而商品好的含义就复杂了。商品好,专业上,叫做商品性好,具体是指——好看、耐储运和好吃——注意顺序哦!

或者进一步分解,就是好看,耐储,耐运,好吃,排名有先后。

具体的解释一下。好看,就是粒大饱满,色泽鲜艳,水果上还要包括果型正,光泽度好,没有斑点等等。好看是传统农业商业模式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产品指标——您买水果的时候,横不能一个一个水果的咬一口,把好吃的买走,不好吃的扔掉;您买面粉的时候,您横不能在超市里面就做一锅馒头,尝尝那个好吃,把好吃的买回家,不好吃的扔掉。您只能看着好看,就把它买走。事实上,当我们还是猴子的时候,我们也是通过植物果实的颜色来判断它是否成熟——成熟的果子会有更好的营养和更好的味道,这是我们的本能。

耐储,则涉及到了商业模式的问题。我在《传统农业为什么总是会失败(1)》里面提到过,经销商对于樱桃高硬度的需求是为了保证储存和运输的便利性,尤其是为了应对消费场景的挑选。事实上,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传统农业的商业模式,基本上就是一个期货的商业模式。挣钱的方法不是低买高卖,而是进货之后囤积,等待市场的价格高点抛售,以此盈利。很显然,储存时间越长,等到市场高点的可能性越高。何况农产品本来的价格曲线就是U型的——大家都没货而你有货的时候价格高,也就是刚有货的时候和其他人的货都卖完了的时候。

耐运,耐得住长途运输。把农产品装满一辆大卡车,要把它们运到几千公里之外。在中国这样一个冷链物流严重缺失的国家,到达目的地城市的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坏的越少越好。

最后,终于,轮到了,好吃。

But,who cares?

用户。除了用户以外呢?呵呵,nobody cares。

我们早就被饿怕了。饿了,就要先吃饱,其他一切靠边站。等到不饿了,突然发现,好吃的东西还没种出来呢。

这就是传统农业为什么总是失败——原因无它,天变了,这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

下一篇,我们来聊聊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生鲜电商为什么总是失败。

(本文来源于:农世界自媒体,作者:王宗益(微信号:18911100762)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敬请尊重版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欢迎您加入农世界自媒体频道,邀请码请私信索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