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云南:一锅杂菌汤毒翻15聚餐人 中毒后要第一时间催吐

   2015-07-01 云南网2140
核心提示:又到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不过除了美味的诱惑,每年都会发生的野生菌中毒事件也在警示着大家。昨日,本报记者从云南省疾控中

    又到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不过除了美味的诱惑,每年都会发生的野生菌中毒事件也在警示着大家。昨日,本报记者从云南省疾控中心获悉,6月24日,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发生了一起比较严重的家庭聚餐式野生菌中毒事件。就餐的15人均中毒,其中2人死亡,3人重症,另有10人还在救治。

    据了解,中毒的15人均为当地村民,24日上午,亲朋好友一起相约到村民胡某家吃饭。因为前几天下过雨,上山采菌正当时,参与就餐的其中5个人就一起上山采菌子。因为都是本地村民,而且都认为自己对菌子很熟悉,采回菌子后就煮了一锅美味的杂菌汤。吃过菌子后,所有的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随后,15个人都被送到医院急救,目前已有2人死亡。

    专家提醒:辨认菌子是否有毒 民间说法不可靠

    云南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主任万蓉提醒广大市民,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发生中毒,不要吃不认识的,不要吃杂菌,吃菌子时一定要炒熟煮透,同时建议吃菌子时不要喝酒。另外,如果在吃菌子后出现不适,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催吐,然后上医院诊治。

    民间流传的一些鉴别毒菌与食用菌的方法,如“有臭味、怪味的菌子有毒”,“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或菌托的菌子有毒”、“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能使大蒜、银器、象牙筷变色的菌子有毒”、“生蛆、虫食的菌子无毒”等这些说法,经过调查和实验证明都是不可靠的。

    万蓉特别提醒市民,对形态相似或相近的毒菌或食用菌,一定要仔细对比辨认;对不认识的菌子,或难以辨识、把握性不大的菌子,都不要贸然尝试;对过于幼小的菌子,过于老熟或已霉烂的菌子最好不采不食。因为过于幼小的菌子,难于准确辨认,过于老熟或霉烂的菌子会有其他真菌生长,产生有毒的真菌毒素,从而引起真菌毒素中毒。

    省食药监局发布食用野生菌中毒预警

    市场上的野生菌已大量上市,我省也进入了因食用野生菌中毒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为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云南省食药监局就食用野生菌再次发出预警公告。

    公告中严禁学校、单位、建筑工地食堂和大型会议等群体用餐单位加工食用、出售野生菌,禁止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加工食用野生菌,避免发生野生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同时,食用野生菌中毒一般在10分钟至48小时内出现症状。省食药监局建议市民,如果食用野生菌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狂躁不安、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哭笑失态等异常症状,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就近送有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抢救,切勿拖延。哺乳期妇女出现上述症状,应暂停哺乳,以保护婴幼儿安全。如来不及就医,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再用硬物刺激咽喉部位进行催吐、洗胃处理。

    记者 欧阳小抒 春城晚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