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我们身边还有多少“僵尸”食品在潜伏?

   2015-07-10 央视17480
核心提示:引言最近,僵尸两字和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扯上关系。先有十几吨僵尸肉经走私进入国内并登陆餐桌,被媒体曝光,引得舆论哗然。又有媒
    引言
 
    最近,“僵尸”两字和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扯上关系。先有十几吨“僵尸肉”经走私进入国内并登陆餐桌,被媒体曝光,引得舆论哗然。又有媒体报道,冷冻多年的“僵尸木瓜”被发现,其中一部分已经流入市场。对于这样的消息,公众惊诧之余也表达了担忧:还有多少“僵尸”在潜伏?
 
    监管为何全链条失守?
 
    生活中,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冰箱里食材太多,过一段时间赫然发现一些食材已经冷冻数月甚至数年,早已过期。对于这些过期变质的臭鸡蛋、肉类或水果,我们往往一扔了之,断然不敢大快朵颐。即便购买时价格较贵的食材,也往往命运一样,因为我们明白,吃下去是要闹肚子的。
 
    既然这个道理都明白, “僵尸肉”和“僵尸木瓜”为何会存在,有的甚至不远万里从欧美过来登上我们的餐桌呢?一些走私分子和无良商家的良心坏了是原因之一。然而众所周知,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就是锁定坏了的良心,杜绝变质食品登陆餐桌。这说明,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一些监管责任也变成了“僵尸”。
 
    从“僵尸肉”不远万里运至边境开始,到走私入境、分拆运输、重新入库,再到化学药剂清洗、重新穿上马甲直至进入消费者口中,我们有太多环节可以将“僵尸肉”果断查获,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僵尸木瓜”亦是如此,跨省长途跋涉并用作食品原料,没有一个环节发出预警,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隐患。
 
    锁定“僵尸” 责任比技术更重要
 
    此次“僵尸”爆发,媒体和公众有很多探讨。有人认为,要进一步升级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手段,例如,用二维码等物联网手段做到食品及原料的可溯源。这当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长期投入。在此之前,责任心更重要、更管用。
 
    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肇始阶段,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食品包装上标注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和生产厂家三项重要信息。足见管理过期食品,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一项工作。尽管许多“僵尸”食品改头换面或变成了食品原料,但监管都是一样的。食品入库核对来源和生产日期,食品出冷库同样要核对重要信息。让“僵尸”食品通行无阻,只能说明监管出了问题。
 
    “僵尸”虽然可怕,整治“僵尸食品”却并不难。习近平总书记5月在谈到食品药品安全时曾强调,要用四“最”破题: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这其中,“严格的监管”和“严肃的问责”指向的其实都是同一件极其重要的事:责任心!
 
    文 /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