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朋友圈卖“私房菜”今后或“持证上岗”

   2015-09-09 春城晚报2080
核心提示:如今,打开朋友圈,各种私房美食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然而,这些网售食品却游离在工商、食药监部门的监管外。近日,国家食药监
    如今,打开朋友圈,各种“私房美食”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然而,这些网售食品却游离在工商、食药监部门的监管外。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在《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包括微信朋友圈、饿了么、淘宝网在内的网售食品做出规定,拟要求经营者须具备餐饮资质,平台方需严格审核真实信息,违者将处以罚款并负连带责任。
 
    现状
 
    “私房美食”多为三无产品
 
    “秘制醉螃蟹,家庭式厨房制作,保证原材料鲜活、干净、配料精细……”每天,家住西山区某小区的周女士(化名)都会在朋友圈里晒美食照片,她的“秘制醉螃蟹”售价100元每份(1公斤),每天限销10份,总会被预订一空,“目前的顾客主要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彼此之间有足够的信任。”
 
    周女士本身就是“吃货”一枚,对美食要求非常高。好多朋友吃过她做的菜,都念念不忘,强烈建议她开店。去年年初,周女士开始在朋友圈里出售自制的醉螃蟹。“倒没想过要赚多少钱,主要是朋友们都喜欢吃,我也喜欢做,就决定试试水。”周女士说。
 
    周女士认为自己做的螃蟹更精致,“我从不用死蟹。去买蟹时,都会挑每只2.5两以上的活蟹;制作前,会用流水仔细清洗,保证干净卫生;每次炒过蟹的油都会倒掉,绝不反复使用!”周女士说,“虽没店面租金等成本,但我的用料更讲究,每份蟹最多只挣20多元。”
 
    由于在家庭厨房中制作,周女士并没办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我也尝试办过,可光是没店面这一点,就没法通过。加之办证对排水、排污等条件要求非常高,家庭式厨房根本达不到要求,只能作罢!”
 
    记者联系多家朋友圈“私房美食”微商发现,这些店铺几乎都没线下实体店,一般在自家厨房或租借民居处进行家庭作坊式加工,没有办理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但他们振振有词:“我们制作的东西都是卖给熟人,纯手工制作,无论从卫生还是品质方面,都不比外面实体店差。”
 
    市民
 
    凭信任购买不知产自何处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市民,近3成受访者表示,曾购买过朋友圈中的“私房美食”,“前不久看见朋友圈有熟人在卖酸笋和辣酱,看着图片还挺卫生,就买来试试,拿到货后,发现瓶子上什么标签都没有,碍于情面,也没给朋友差评!”市民季女士说,在朋友圈里卖东西,可以算是“熟人经济”,大家购买时也是冲着对熟人的信任。
 
    记者查看这些“私房美食”信息时发现,种种商品都被贴上“纯手工,无添加”的宣传标签,也有部分商品属于批发之后销售,如某地生产的酸笋、辣椒酱、老家亲戚自己家养的鸭子下蛋腌成的咸鸭蛋……配上原产地加工的图片,以“干净”、“放心”取得消费者信任。因价格便宜或朋友间口口相传等原因,受到不少人追捧!但不少“私房美食”的包装简陋,甚至没有产地、生产日期,确实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官方
 
    网售食品监管应多念“紧箍咒”
 
    业内人士称,网售食品由于销售模式、经营主体分散,存在一定监管困难。此前有媒体采访腾讯微信公关部人士获悉,目前对朋友圈的定制食品暂无具体监管措施,微信仅针对认证类餐饮类公众账号推动准入机制,审核营业执照、相关权利资质,但对个人账号经营以及通过第三方工具开店,还没监管细则。
 
    省食药监局食品流通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微信等网售食品,旧的食品安全法中缺乏相关规定,导致监管处理存在一定困难,有经营者留下的是虚假信息,查找起来也有困难,“我们接到过消费者关于网售食品存在虚假宣传,买到过期食品等投诉,但尚未接到微信‘家庭自制食品’方面的投诉。”一旦接到投诉,食品生产地所在食药监部门将进行查处。“
 
    据介绍,网络食品流通原先归工商部门管,现在这块职责划到食药监局后,相关工作还很难接轨。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即将出台,按新要求,食品要通过网上销售,须先在当地食药监部门办理相关许可证,进入电商平台销售时,须通过电商审查,方可销售。”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下一步具体办法出来了,有了监管措施,我们监管也会更方便。“该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期俊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