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宁夏建设新丝绸之路:荒漠上崛起葡萄长廊

   2015-09-30 重庆日报3780
核心提示:荒漠能变绿洲,新丝路上亮出紫色名片。9月22日至25日,品味宁夏聚焦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在宁
    荒漠能变绿洲,新丝路上亮出“紫色名片”。9月22日至25日,“品味宁夏——聚焦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行,来自中央及省级党报49家媒体的60多名记者齐聚贺兰山下,对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情况进行实地采访,见证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亮丽的“紫色名片”。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回想起当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中圈塘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文心有余悸,然而,如今却愁容不再:“现在全靠一张‘紫色名片’,仅仅过了10多年,红寺堡这个西北最大的扶贫移民聚集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变绿洲,也能变宝山。”
 
    杨国文说的“紫色名片”就是一株株葡萄树。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广袤的平原地带,过去由于干旱少雨,土质贫瘠,长期处于荒芜状态。但这片平原位于北纬37°43‘—39°23’之间,与法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知名葡萄酒产区同处于北纬30°—40°区间,被公认为世界最适宜栽培酿酒葡萄的产区之一。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葡萄产业的发展,把打造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产业基地确定为宁夏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十大任务之一,昔日荒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局长李学明介绍,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提出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计划,为了鼓励葡萄产业发展,连续打出了一系列扶持“组合拳”,先后出台《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等10余个扶持政策,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管理机构,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列级酒庄制度”。
 
    “我们坚持‘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酒庄酒,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葡萄酒发展之路。”李学明介绍,目前,宁夏全区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59万亩,其中酿酒葡萄51万亩,已建成酒庄72家,正在建设的58家,年产量20万吨近1亿瓶,加工能力近27万吨,涌现出一批自主品牌,在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中先后获得200多个奖项,极大地提升了宁夏的影响力。
 
    “我们与永宁县签订了酿酒葡萄种植协议,双方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1.27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既解决了当地移民劳动力出路问题,也为宁夏葡萄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中粮长城云漠酒庄总经理马永明说。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一心、三城、十镇、百庄”建设,争取到2020年推进100公里葡萄文化长廊建设,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1000亿元综合产值,吸纳10万人就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