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叶晓彦)开阀放水、消毒、取样、密封、编号……昨天的郭公庄水厂配水泵房里,三名“白大褂”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本月和下月初,水务部门将分两批在165个监测点取样化验,这是本市最大规模的一次水质检测。
郭公庄水厂是首批92个监测点之一,工作人员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把30多个大小不一的无菌瓶灌满,一一登记后,在4小时内送往水质检测中心,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全部106项检测。记者发现,水样都是一式三份,每份都由十来个取样瓶组成。现场一位负责人解释说,一份由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进行自行检测;一份则用条形码遮挡住编号,并且打乱顺序,随机送往区县水质监测站进行盲检;第三份为备用样品。“一旦两个检测结果的差值过大,就用第三套备用水样进行复查。比对检测是为了让结果更准确,防止瞒报谎报。”
下月初,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将在第二批73个监测点进行取样。工作人员介绍,以往检测工作的重点集中在供水能力1万吨以上的供水企业,有些规模不大的企业往往成为检测盲区。今年,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全部公共水厂,还新增了17座供水量较大的乡镇集中供水厂,并建立了水源、处理环节和用户末端的全流程检测。此外,自去年开始,本市水质监测还引入了第三方机构,独立取样检测,全部检测结果都将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