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有多名市民因食用春节朋友送来的外地礼包食品,引发肠胃不适,进医院检查治疗。
很多市民都有过购买食品的经验,大家都重视食品的保质期,却没有关注过包装上的致敏源信息。近日,笔者走访城区数家超市,发现出售的各类食品外包装上通常没有相关致敏物质信息,这也给一些易过敏体质的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花生、大豆、牛奶、海鲜、鸡蛋等都会成为导致某些消费者过敏的源头。不过,笔者走访城区数家大型超市后发现,绝大部分产品,包括进口食品包装上并没有标注致敏源信息。在一款包装上,笔者看到配料表中有标注“花生”、“鸡蛋”等成分,但并没有看到致敏物质的提示。只有像康元品牌饼干系列等部分食品,在产品成分上有明确的标注。
笔者随机采访部分市民,没有一人表示关注过食品包装上的致敏源信息。
一些医生告诉我们,如今过敏症患者比较多,尤其是婴幼儿发病率更高,蛋白质、花生等食品可能会产生过敏症状,造成皮肤红疹,甚至还将引发呼吸道疾病。过敏人群购买包装食品时不要只看商标等信息,一定要留心其中的一些细节,以及备注和注意事项,这些信息往往能起到提醒消费者,减少对身体潜在威胁的作用。
区妇幼保健医院保健部主治医师告诉笔者,2012年4月出台的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增加了食品中可能含有八类致敏物的推荐标示要求,以有效预防被特定人群食用后会诱发过敏反应。这八类食品主要是鱼类、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等,以便提示有过敏史的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同时该通则鼓励企业自愿标示以提示消费者,有效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