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清明时节春耕忙 稻鸭一田促增收

   2016-04-06 南方日报2360
核心提示:广袤肥沃的稻田上,一辆辆插秧机碾过,只留下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浅绿色秧苗,田间地头里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3月底4月初的
    广袤肥沃的稻田上,一辆辆插秧机碾过,只留下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浅绿色秧苗,田间地头里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3月底4月初的春耕农忙时节,记者相继来到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和大涌镇陆泉沙农场,走访春耕生产一线后发现,受年初气温低和雨水多的影响,今年中山春耕插秧时间较往年晚了约10天,将有可能影响夏季的收成,后期天气和水肥管理格外重要。

    ●南方日报记者 郭冬冬

    农忙时节??每人每天可拿150—200工分

    3月31日早晨,室外20℃的气温格外清爽。记者站在崖口村的村口牌坊处,成片的农田已是清晰可见,微风中夹杂着厚重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虽然今年的春耕才刚开始,但是这里的农田经过高标准平整后,依然可以让人看出这片土地的肥沃。现任崖口村村委书记谭伟钦告诉记者,崖口村是中山最大的农业耕作村,现有水稻种植面积3000亩。全村共分为13个生产队,村里的生产也几乎全部由各个大队的队长来统筹安排,村民共同劳动、挣工分、集体分配。据悉,今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村民共有500多人,其中农机人员40人。机械方面,有东方红120匹1204拖拉机胶轮4台,青岗中型拖拉机7台,洋马收割机10台,洋马插秧机8台。

    “挑秧啦……”田间迸发出一声呐喊,显得格外的嘹亮。听着声儿,6队的二十多位农民麻利地起身,拍拍臀部的土泥巴,抄起扁担径直地走向水渠旁的秧苗地。记者看到,一位阿姨在扁担的每一边各放上两盘秧苗,摆好后立马躬下身,斜挑起这四五十斤重的扁担,三步并作两步向前快走。“我们8点就过来了,今天可要抓点紧,往年这时候都插完秧了。”挑完秧,58岁的程阿姨和记者边走边聊,“去年差不多3月20日就开始了,今年直到30日才第一天插秧,晚了近10天。”

    事实上,这10天并不是简单的时间问题,它也着实给这些看天吃饭的农民们带来了困扰。“年初天太冷了,雨水多光照少,现在插的这批秧苗老了不说,还比常年的短了约5厘米。到时候长势不好,肯定会对产量有很大影响。”临近中午,虽然心里有些焦虑,可2队的谭队长还是紧锣密鼓地带领着队员们搬秧、插秧。据他介绍,2队共分配了近200亩农田,去年收成不错有28万斤,亩产约700斤,今年可能只有25万斤。

    各个生产队的粮食并不会直接面向市场,而是由村委会统一收购,收购价一般会略高于市场价。“我们会按各生产队实际入仓的稻谷数量来计算分配金额,去年秋收,稻谷的市场价为145元/百斤,我们就按165元/百斤的价格进行收购。”谭伟钦给记者算起了一笔账,每季稻谷收割之后,村里就会用每个生产队的总收入除以该队的工分总数,算出每一个工分的分值,而个人则因工分的差别,分到的收入也不尽相同。每年的春耕插秧、夏收割禾、夏种、秋收四个农忙时节,由于劳动强度大,每人每天都能拿到150—200个工分。平时做施肥用药的工作,每人每天大概在15-20个工分左右。

    “去年好厉害,13个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的村民平均工资有1690元/月,不过今年可能就没有这么多了。”谭伟钦跟记者说,“现在也没什么补救办法了,只能是希望过段时间气温能回升,水和肥料都加紧一些,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气温和光照。”

    农业创新??种养结合计划投养田鸭

    陆泉沙农场在3月30日插下了今年春耕的第一棵秧苗。不一样的是,两天后,他们停止插秧,转而选择了补秧。54岁的黄立能是陆泉沙农场的生产负责人,也是大家口中亲切靠谱的“能哥”,他告诉记者,这些天一直在吹北风,又干又冷,种下去的秧苗也不长,所以等清明节过后再去种,“吹一天南风就抵它三天的北风了”。

    4月1日,天微有些晒,记者来到了这个位于西江中间的小岛。早年间,占地约1000亩的陆泉沙岛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却已成为中山市的“123”粮食种植示范基地,并先后荣获中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广东省无公害产地等称号。沿着新建的硬底化农路深入陆泉沙的主产区,记者远远地就望见颇具规模的水田里泛着点点绿色,三四位头戴草帽的阿姨,正弯着腰在地里忙碌着。后来才知道,她们都是来自江对岸的新会,长期在农场里做工,农忙时节还会多些加班费和补贴,每人每天也能拿到100多元。

    “今年春耕插秧大概晚了10天,去年清明节前差不多都结束了。我做农民20多年,今年的情况也是头一遭,阳光也不好,雨水还特别多。”正当记者担心今年的收成时,黄立能说,“一般插秧是到立夏,过了立夏就不会再有人去插了,现在离立夏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按季节来说还不算太晚。后面抓紧一些,做好水肥管理,也不会有大问题,如果过段时间天气好,说不定收成比去年还好。”在他看来,今年的秧苗是比往年短了一点,插秧时间也晚,但总体上产量不会少,只是夏收割禾时间也会相应推迟。

    其实,去年陆泉沙的水稻种植也是迎来了大丰收,夏收时平均亩产900多斤,秋收时稍低些也达到约800斤/亩。闲聊时,记者看到一袋包装上印有陆泉沙字样的精装大米。陆泉沙农场的总经理助理林明辉透露:“如今这里产出的稻谷我们都会拿到加工厂进行筛选和加工,打上陆泉沙的标志后,再拿到市场上出售,每斤价格在12元左右。”粮食售价高,除了得益于加工外,品质自然也要有保证。为此黄立能拿出了看家本领,他计划投放1000多只小田鸭到稻田地里。“这些小田鸭能吃害虫和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病虫害,它的粪便还能当天然的肥料,以后自然化肥就会用的少,而且产的大米也会更好吃。”对于自己的“作品”,黄立能信心满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