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作坊制作白粿条,取缔
位于杏林西路51号,本报记者已联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处
作坊内部环境脏乱不堪。
粿条制作机器锈迹斑斑。
加工设备沾满污垢。
文/图 本报记者 何炳进
墙角满是蜘蛛网,地板上流淌着发臭的污水,杂乱的作坊内随处可见污垢……经读者举报、本报记者反映,集美区执法部门昨日在杏林西路取缔了一家环境极其恶劣的“黑作坊”。
》举报
做好的粿条
竟搁厕所门口
“做好的粿条直接放在厕所门口,晒干了就拿去卖。”近日,市民潘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8820反映,杏林西路51号一间旧厂房内有一家无证经营的粿条“黑作坊”。“为了躲避执法人员的检查,他们只在早上6点多至8点制作粿条,做完后就拿去售卖。”
接到读者反映后,记者立即进行核实,并将这一情况向集美区杏林市场监督管理所通报。
》调查
作坊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读者反映的黑作坊地点较为隐秘,为了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昨日早上7点,读者再度到场查看,确认“黑作坊”正在经营,本报记者和杏林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现场。
杏林西路51号目前有洗涤店等多家公司,但在厂房的一个小角落,记者走近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酸臭味,乌黑的污水不断从小路里流出来,里面正是加工粿条的地方。
执法人员循着污水走进小作坊,昏暗的房间内摆放着各种布满灰尘和蜘蛛网的旧家具,地上除了污水,还有随意丢弃的烟头等杂物。阵阵恶臭,令人忍不住掩鼻。
小作坊分为三个小单间,一间较大的房间内摆放着长方形的粿条制作机器,上面已经锈迹斑斑。机器虽然没有运作,但地上摆着一些刚做完的粿条和工具。房间四周摆满各式各样的圆桶,表面都有污垢。
记者随后走到另外两间房间,一间堆满了淀粉类的原材料,另一间摆放着一台正在运行的机器,不断往外冒蒸汽,周围布满蜘蛛网。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制作食品,执法人员感到很震惊,不过,现场并没有发现工人的踪迹。“机器还在运作,工人可能暂时去送货了。”执法人员决定先撤离,到周边“埋伏”,来个“守株待兔”。
》查处
作坊经营者
狡辩粿条是饲料
根据这个“黑作坊”的情况,执法人员当场联系派出所民警前来联合执法。
半个小时后,一辆面包车开进杏林西路51号的旧厂房,一名中年男子下车后径直走向作坊。等候多时的执法人员将该男子抓了个现行。执法人员打开面包车,发现车里还有5袋用塑料袋包装的粿条。
中年男子叫来了作坊负责人彭某。面对执法人员,彭某起初一直声称“并没有生产”。执法人员将彭某带到作坊内,面对冒着蒸汽的机器,彭某改口称“只做了一点点,是喂鸡的饲料”。
在执法人员的耐心教育下,彭某承认,制作的是粿条,但他只制作一点点,做完后自己拿到菜市场上出售。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黑作坊”存在已久,几乎每天都在制作,做好的粿条会销往岛外各个菜市场和小餐饮店。
执法人员介绍,“黑作坊”属于无证经营,卫生条件完全不达标。执法人员当场取缔“黑作坊”,查扣了25袋淀粉类原材料、9包防腐剂以及加工设备等。
【链接】
经营额超万元
最高可罚20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黑作坊”经营额在一万元以下,相关负责人面临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若经营额超过一万元,将面临经营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目前有关部门对此案做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