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甘肃临泽 为制种农民贡献七成收入

   2016-08-15 农民日报2590
核心提示:李存银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去年制种收入7万多元,今年看这长势,再加上订单效益的提升,收入8万元应该没有问题。初秋时节,在甘肃
    李存银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
 
    “去年制种收入7万多元,今年看这长势,再加上订单效益的提升,收入8万元应该没有问题。”初秋时节,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的玉米制种基地,看着微微泛黄、即将丰收的玉米穗,板桥镇东柳村村民李多杰乐呵呵地说,他家有30亩耕地,从2004年开始全部由种植小麦、玉米带田转为玉米制种,“这些年靠着县上打造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我们农民搞制种玉米有订单保证,效益稳步提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县域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国内乃至世界最佳的种子繁育地带,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2013年,临泽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
 
    “在建设制种基地之前,我们村各家各户的土地都是零散种植经营,收入低;现在县上搞制种基地建设,由龙头企业牵头发展规模经营,情况一下变样了。”谈及临泽县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基地带来的变化,平川镇三二村七社村民刘建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家里16亩地种制种玉米,除去人工、化肥等投入,纯收入还不到2万元;现在,她将16亩地以每亩1016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制种企业,一年光流转费就收入1.6万元,加上她在基地打工的收入,全年总收入可达3万元。”
 
    “全村5950亩耕地流转后,有四分之一的的劳动力像刘建琴一样被制种企业反聘为制种基地‘产业工人’,去年全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983元。”三二村村支书刘学建告诉记者,制种基地的壮大、产业的发展、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不仅解放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而且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农民持续增收闯出了一条新路。
 
    “引导农户将土地向制种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既推动了优质基地向有品种、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集中,便于统一规划布局,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效应,还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了企地共建、企农双赢的目标。”临泽县相关负责人说告诉记者。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玉米制种产业已经成为全县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效益最为显著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目前,临泽玉米制种基地面积达26.42万亩,占到了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年生产优质玉米种子1.5亿公斤,约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13%,生产的种子销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制种基地就像一艘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航母’。”临泽县相关负责人说,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临泽制种玉米亩均收益达2600元,制种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玉米制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