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产销衔接流程再造实现中国奶业的“四链融合”

   2016-08-16 农民日报2870
核心提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王东杰中国奶业正在遭遇2008年以来的又一个寒冬。奶价持续下行,国内消费低迷和进口持续冲击,乳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王东杰
 
    中国奶业正在遭遇2008年以来的又一个寒冬。奶价持续下行,国内消费低迷和进口持续冲击,乳品企业利润下降,全产业链危机隐现。D20峰会召开在即,各路奶业从业者到底如何认识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是天黑请闭眼,还是未雨绸缪寻求转型升级?
 
    奶价下行,内外价差明显扩大
 
    2016年7月,我国奶业主产省原料奶月均收购价每公斤3.39元,已经连续5个月下跌,距2014年2月份每公斤4.26元的顶峰,下跌了20.4%。受此影响,奶牛养殖步履维艰。据定点监测,3月份奶牛养殖亏损面已达到51%。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口乳制品持续增加。2016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106.31万吨,同比增长33.1%。其中,液态奶进口32.48万吨,同比增80.1%;大包奶粉进口40.78万吨,同比增18.5%;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9.45万吨,同比增长26.1%。2016年上半年国内外原料奶平均价差为每公斤1.97元,奶粉的内外价差平均为每吨12059元,价差问题归根到底是国内奶业竞争力的问题。
 
    信息化将深度改造中国奶业
 
    未来奶价何时反弹,中国奶业何时回暖,短期取决于需求的增长和库存的消化,长期取决于信息化对奶业供给侧的颠覆性改造。
 
    预计奶价2017年初会有所好转,产量和价格正在给出积极的信号。1-5月份,美国和新西兰原料奶产量分别增长1.8%和0.4%,澳大利亚和英国分别减少0.8%和0.5%,产量增速与往年相比趋缓,如果考虑到奶牛调整的周期,未来产量的增长会得到一定的抑制。另外,近几个月反应远期价格趋势的GDT(GlobalDairyTrade)价格指数呈现企稳上升态势,预示未来6个月乳制品价格有望好转,综合来看,预计2017年初奶价格会有所起色。
 
    长远来看,奶业的回暖取决于信息化对奶业供给侧改造的程度。信息化有助于奶业实现“弯道超车”,过去我国奶业从种牛、冻精、饲草饲料到饲养设备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均依赖进口,高投入、高成本、高奶价降低了我们的竞争力。现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奶牛的种、料、病、管各环节的深度耦合,提高奶业生产率,实现“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开放牧场、全程溯源和研建母婴配方库等,重塑消费者对中国奶源的信心。只有产销的衔接,流程的再造,才能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的“四链融合”,形成奶业在量、值、质三个方面的倍增效应,根本上改变我国奶业竞争力落后的局面。
 
    中国乳品企业应有参与全球竞争的底气
 
    当前是奶业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也促进管理者反思、科研者创新和企业家变革最好的时代。
 
    要增强乳企参与全球竞争的底气。乳企是带动奶业优质安全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我们可喜地看到君乐宝获得了欧盟的A+认证,现代牧业和飞鹤乳业也在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双双获得金奖,这些增强了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自信和底气。今后更多的中国乳品企业,特别是D20企业应视质量为生命,形成“中国品牌、中国形象和中国质造”。
 
    要加强监测预警构建奶业安全网。首先摸清家底,心中有数;其次开展供需平衡研究,明确自给率警戒线,完善乳品市场调控机制;还要建立奶业市场监测预警指标,加强产业损害救助和预警阈值研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