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甘肃五谷种业: 育种瞄准西南区让农民用种量减一半

   2016-08-22 农民日报3370
核心提示:精量播种+套种为农民省钱玉米单粒播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是司空见惯,而在云南,由于种子本身质量不高,农民的传统观念里还
    精量播种+套种——为农民省钱
 
    玉米单粒播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是“司空见惯”,而在云南,由于种子本身质量不高,农民的传统观念里还是一个穴播3粒~5粒种子,导致一亩地用种量高达3公斤~4公斤。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五谷种业的总部基地在甘肃,这对于制种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种子发芽率提高到92%以上自然不是难事。”李世晓对五谷种业的种子质量是非常有自信的。“我们在全国各地销售的种子都是在甘肃制种,然后运到当地的。”这也正是五谷种业在云南倡导精量播种的底气所在。
 
    据测算,精量播种后,亩用种量约为1.5公斤左右,为农民节约了不少购种钱。“按照云南1800万余亩玉米种植面积计算,如果全部实现精量播种,将为云南种业节约用种量5400万斤种子,节约近10万亩制种基地。”李世晓介绍,同时,五谷种业推广的精量播种减少了苗期间苗、定苗等环节,苗齐苗壮,提高品种抗性、果穗均匀度、玉米成熟度及产量,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大家都知道,烤烟种植是云南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产业,而玉米又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如果能够打破烤烟套种无高产优质玉米品种的瓶颈,烤烟和玉米争地的突出问题将迎刃而解。
 
    2010年,李世晓突发奇想,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宁洱县,用20亩地尝试了“五谷1790”与烤烟套种。经过不断摸索,最终总结出了最适宜的栽培时间、海拔控制等栽培技术。“7月上旬,烤烟摘到中叶时开始播种玉米,8月上旬当玉米叶子要顶到烤烟时,烤烟也就采收结束了。”李世晓介绍,共生期1个月左右,而恰恰就是这一个月,让玉米可以在10月底、11月初充分
 
    五六年只干一件事——给农民讲课
 
    “2010年,当时西南营销中心只有6名营销人员,一年开了3600多场农民培训会,直到现在培训会一直在开,一场不少。”平均下来每天10场培训会,足以见得五谷种业西南营销中心总经理、云南宣威小伙儿朱家飞及其销售团队十足的干劲儿。
 
    “我们五谷营销人员的办公室在田间,在地头,在农户家中,在农村的每一个巷道里。”李世晓深知他们的不易。“之前云南种业基本都是坐商,连最初级的现场促销都基本没有。”用朱家飞的话说,“五六年来,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农民讲课,其他啥也没干。”
 
    朱家飞回忆,2010年,6个对云南种业市场陌生的年轻人顶着传统粗放耕作农民对“按粒包装、精量播种”的抵触和质疑,开始了第一个品种推广季。
 
    此前,没有任何企、任何人,拿着电脑,在很空旷的场地跟农民交流,告诉他们,5000粒1袋全密封包装的“五谷1790”种子是高品质的;是一袋能种一亩地的;在云南是能精量播种的;中小穗、优质品种合理密植是高产、增收的,是能超越稀植大穗品种的;精量播种是高效益的……“当时没有为了推品种而讲课,是真心为农民服务,让他们够好种、用好种,增收致富。”朱家飞的营销团队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最终赢得了当地经销商和农民的信任。“我还清楚地记得,几场农民培训会下来,我们就成功打消了部分农民的顾虑,并预订出了19袋种子。”
 
    五谷种业售前有培训,售后服务也是很到位的。施肥、打药、田间管理,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农民只需一个电话,公司技术人员就会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灾后奔波协调——替农民分忧
 
    “当我接到经销商发来的受到冰雹灾害,倒了一地的烤烟照片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同情,农民太不容易了。接着我就想,因为受灾地点在普洱市的一个县,当地海拔不算高,只有600米,如果霜降来得晚,能否让农户补种玉米以尽可能弥补损失。”朱家飞告诉记者,五谷种业不光要做好品种、做好服务,关键时刻还能够担大任、有大为。
 
    朱家飞第一时间联系了普洱市的经销商,让他们帮忙联系受灾当地政府,“我们也在第二天就赶到了受灾现场,测海拔,查看地形,询问当地年长的农户如果补种玉米还有没有成熟的可能。”
 
    经过全面考察,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可以在当地补种“五谷1790”。“不出意外,11月底,12月初,玉米成熟基本没有问题。”朱家飞本以为受灾农户一定会积极响应,抓紧时间补种。
 
    “然而,绝大多数农民还是比较保守的。”此时的朱家飞似乎有些不知所措,“我们所有营销人员就挨家挨户去动员劝说。”就这样,一周下来,农民依然“无动于衷”,他们担心玉米不会成熟,反而白白浪费了劳动力。
 
    朱家飞向李世晓汇报了毫无进展的进展。“灾害之后,绝不能放弃农民。”李世晓的坚定,让朱家飞等营销人员的热情再次被调动起来。
 
    急中生智,朱家飞想到了去找当地唯一一家奶牛场,跟他们协商,如果玉米确实不能成熟,是否愿意帮助农民当青贮玉米收。“我们干农业的人都是有情怀的,他们很乐意伸手援助。”搞定了玉米的“出路”问题,朱家飞开始备种。
 
    朱家飞统计好愿意补种“五谷1790”
 
    本报记者缪翼
 
    正如“先玉335”对东北市场、“郑单958”对黄淮海市场的影响一样,五谷种业2010年通过云南临沧、保山审定,2012年云南省审定的品种“五谷1790”,目前,在普洱、保山、凌昌等海拔800米~1600米热区域每年种植180余万亩,是绝对的主流品种,其中个别区域已经达到70%的市场占有率,让很多当地农民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6年来,“五谷1790”累计推广面积1100万亩,五谷种业董事长李世晓用这个拳头品种,以及在当时颠覆性的,饱受当地农民质疑的精量播种模式,践行着自己“为云南做点实事”的诺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