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海淘”奶粉将戴“紧箍咒”

   2016-08-23 北京青年报2100
核心提示:  号称史上最严的奶粉新政《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将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地方莫过于企业
  号称史上最严的“奶粉新政”——《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将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地方莫过于企业的品牌和配方需要先注册的规定。如今正式实施临近,相关的配套细则也基本成形,两份相关的具体实施细则文件突然发布,8月1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的最新消息称,两份相关的具体实施细则文件开始意见征求,其中对“洋奶粉”入境做出了更细致的规定,这不禁令业界感叹:“海淘”奶粉将戴“紧箍咒”了。
 
  “洋奶粉”或成重点审查对象
 
  8月13日,笔者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的最新消息获悉,即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正在征求意见,这两份文件分别为《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现场核查要点及判断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据悉,食药监总局在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时表示,目前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需求大、行业发展迅速,但发展时间短。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更换频繁等问题突出,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办法》从设立注册门槛、限制配方数量、规范标签标志、明确监管责任四个方面做出规定,因此获得“最严奶粉新政”称号。
 
  事实上,市面上各种配方的婴幼儿奶粉,确实让不少消费者挑花了眼。业内预计,新规实行后,将加速行业整合和洗牌,市场上的2000多种奶粉品牌将会削减至600种,将有利于缓解妈妈们的“奶粉选择恐惧症”。乳业专家宋亮说,品牌减少以后,消费者和品牌的互动将更加集中,也有助于恢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陈瑜表示,原来奶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品牌出了事,消费者就会不信任所有的国产品牌。奶粉注册制虽然不会直接提高奶粉的质量,但能够大幅度减少品牌,倒逼企业更加规范。企业的品牌数量得到了限制,也能刺激企业提高配方创新能力,让国产奶粉品质得到根本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办法》的相关配套征求文件的出炉在业内看来更多了几分“针对性”的色彩。首先,《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奶粉企业要对奶粉配方进行注册,需要提交10个申请材料项目的文件,包括产品研发报告和研发能力的证明报告,以及证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报告。其中规定,“洋奶粉”则还需额外提交3个证明材料,包括获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的证明材料等,才能获得中国配方注册资格。相关部门还会派工作组到企业生产现场核查、检验。此外,《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现场核查要点及判断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还对现场核查项目包括生产能力、质量控制情况、检验能力、研发能力等方面做出规定,加重了产品源头监管力度。
 
  毋庸置疑的是,国家食药监总局最新公布的婴幼儿奶粉注册制细则征求意见稿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文件多项细则规定的企业,才能顺利获得注册,业内预测,新政实施后,国内市场上的奶粉配方将会减少80%。国内乳业资深专家宋亮进一步认为,此规定对大企业而言非常有利,但许多小企业可能被淘汰,同时新政对目前盛行的奶粉“海淘”有抑制作用。
 
  保税模式跨境电商最受冲击
 
  事实上,目前备受市场青睐的海外乳粉大多不符合上述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这也意味着,“奶粉新政”一旦落地,依赖入境产品生存的跨境购企业将受到极大的冲击。有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价值高达2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3.9亿元,同比增长59.5%。2015年通过跨境购物形式进入中国的奶粉,按出厂价计算销售额达到100亿元,毋庸置疑,伴随着“奶粉新政”及其配套征求意见的落地,这块曾经的利润“蓝海”很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面临迅速萎缩的局面。
 
  虽然“奶粉新政”及其相关配套征求文件对“洋奶粉”入境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但据了解,目前很多品牌进驻国内市场并不是品牌商驱动的,而是中国商家直接从国外市场或者经销流通渠道把货品搬运到中国,以跨境电商的形式进行销售。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新政落地,对于国外一些知名奶粉品牌来说,是否愿意主动注册,仍未可知。如果国外品牌不愿注册或者注册不成功,那么就意味着这些品牌的奶粉很难获得“通行证”进入国内市场。而这对于采取保税备货模式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受到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因为跨境电商企业与传统的海外代购(C2C平台)、海淘(境外线上购物),即海外店家先把货发到海外中转仓,再由中转仓运回国内,以及跨境电商(B2C跨境平台)有所不同,保税备货模式的跨境电商企业是通过海外直采的方式引商品入境等。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将商品由境外统一调配至国内的保税仓库。当接到消费者的网上订单之后,由境内物流公司直接从保税仓库取货并配送至用户手中。如果国外的奶粉品牌没有通过注册获得进入内地市场的资格,那么这些奶粉将无法进入国内的保税仓,保税模式跨境电商将会遭受巨大的冲击。

  编者手记

  重拾消费者信心才是关键
 
  数年来,关于代购的整治一直没有中断,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对网站上销售的从海外运至中国的产品征收11.9%关税。为了给供给侧提速,最严“奶粉新政”也随之发布。然而,总有些老话是抱朴守拙的存在,比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从2008年到2015年,中国国内乳粉产量从120万吨增长至142万吨,7年间增幅仅为18.3%;同期进口乳粉量从14万吨增长至72万吨,增长了四倍多,其中也不乏大量真正不合格的海外奶粉涌入。《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征求文件无疑让劣质奶粉失去生存的土壤,其中婴幼儿奶粉配方从备案制改为注册制的规定,也意味着今后洋奶粉再也不能因“配方升级”而任意涨价。
 
  但事实上,再严苛的办法都有自己难以触及的地带。以跨境电商来说,其监管本来就具有一定复杂性,主体责任划分、网购保税方式、经营企业的主导责任等,增加了监管难度。加之很多跨境电商采取小批量货物或国际快递直邮等方式将国外奶粉带进中国,而这部分都是无法检验检疫的,很容易造成不符合国标的婴幼儿奶粉进入中国市场。
 
  近几年有关“史上最严”的法规不在少数,虽然国产乳品在奶源质量、生产工艺和产品研发上可以比肩甚至超过欧盟标准已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政府相关部门也落实了多项乳业发展的措施及政策,但民众仍然知之甚少。而人们痴迷于进口奶粉的根本,是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尽管相关部门、企业、媒体做了很多努力,呼吁消费者购买奶粉要回归理性,从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基因、饮食、生活习惯出发选择奶粉,但依然无法令国内消费者打消顾虑。
 
  说到底,对于中国婴儿奶粉的出路,不能单纯依靠严苛的标准来管理,而关键在于企业良心,需要同步加强的是更严厉的惩罚机制,只有让生产厂家“不敢胡来”才能起到真正的成效,重拾消费信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