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串连丰收的“麦”络信息

   2016-09-05 农民日报2020
核心提示:本报记者张培奇范亚旭5月19日,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在河南省温县揭牌。近日,记者来到了小麦博物馆,一探其奥秘。初进博物馆,小
    本报记者张培奇范亚旭
 
    5月19日,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在河南省温县揭牌。近日,记者来到了小麦博物馆,一探其奥秘。
 
    初进博物馆,“小麦万年传,耕耘天地间”的金色主题雕塑出现在序厅,100余个“麦”字凝练出小麦的起源、传播、发展、转化等节点和脉络信息。“主题字体设计描绘耕耘播灌,诠释小麦文化。古往今来,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丰收’,我们设置小麦收割雕塑,寓意种植希望,收获梦想!”小麦博物馆负责人、温县农林局副局长侯建业介绍,小麦博物馆以“麦”为题,分三层,四部分,具体为“麦之源”、“麦之脉”、“麦之梦”和“麦之乡”。
 
    据了解,一粒普通小麦种子,从发芽到成熟,冬小麦要经历12个时期,春小麦要经历9个时期。在小麦博物馆内有幻影成像项目,用60秒快速记录了小麦的一生,结合多媒体投影技术,中间设置VR设备,可播放麦田印象,将小麦发芽、生长、成熟的全过程展示出来。
 
    博物馆内还展示了我国古代“耕耙压耱锄”为代表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和收割、碾打、脱粒、仓储等环节的收获体系,及“农耕风貌”的耕作工具和方式,同时用微缩景观再现了中原农村场畔丰收喜悦的场景。而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许多年轻人对小麦的生产与贮藏已经渐渐陌生了起来,博物馆内的“耕耘收贮、田埂记忆”则展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小麦生产。
 
    “麦之梦”部分展示了麦田上逐梦人物和小麦科技。新中国后,全国小麦平均单产由每亩80斤提高到现在的每亩近800斤,“温麦”品种在高产创建攻关田中创下了每亩1626.6斤的高产纪录。“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这是小麦专家胡廷积和郭天财等对温县的评价。郭天财也曾在其专著《河南省小麦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中记述,1986年~2005年20年间河南省通过省审的小麦品种共有126个,年推广面积在百万亩以上的有70个,温麦系列所有品种均在其中,年推广面积逾千万亩的有7个,其中温麦系列占3个,即“豫麦41”“豫麦49”和“豫麦49-198”。
 
    如今,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远缘杂交、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先进育种手段逐渐被广泛运用。侯建业介绍,1949年以来,河南省小麦品种已经完成了10次更换,每次品种更换都使单产有较大幅度提高,温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领黄淮海冬麦区第七次品种更新换代,并一直是当前品种更换的领军产品。
 
    据河南省相关部门统计,“温麦”系列种子从1993年起累计推广面积3.2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过百亿。而这一成绩也来自于温县一大批专业农民育种家的辛勤劳动和育种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目前,温县拥有小麦育种人才15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50余项,累计培育小麦品种17个,5个通过国审(“豫麦41号”“豫麦58号”“豫麦49号”“平安6号”“平安8号”),有种业公司17家,小麦种子基地稳定在30万亩左右,温麦系列种子年外销良种1亿公斤,畅销河南、河北、安徽、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山西等黄淮海8个省区,年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