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湖北天门鹅司令遭遇“甜蜜的烦恼”

   2016-10-17 农村新报3400
核心提示: 湖北天门鹅倌单打独斗十五年,维持小作坊运转。事业发展了,工业化生产线上了马,一天可加工万只鹅,流水线却面临喂不饱,请看
 湖北天门鹅倌单打独斗十五年,维持小作坊运转。事业发展了,工业化生产线上了马,一天可加工万只鹅,流水线却面临“喂不饱”,请看——
  加工线“胃口”太大 殖量跟不上
  “自从上了新的生产线,我心里是又喜又急!”近来,天门易之农合作社的老板熊新华体验了一番“甜蜜的烦恼”。
  几天前,广州的客户发来订单,订20万只全鹅,他却只敢接10万只的订单。“唉!因为养殖规模跟不上加工能力。”熊新华说。
  9月中旬,记者在皂市镇的屠宰加工生产车间看到,一溜浸烫、脱毛等工艺先进的流水线设备,运转不停。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主要供应市场的鹅有两种:一种是去头、翅、掌的三光鹅,另一种是只取肠、肫、心肝等内脏的全鹅。经过分割、冷冻等初加工环节,一只鹅的身价,从六七十元上涨到90至100元。
  2015年,易之农的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销售种鹅3万只、孵化70万只鹅苗,年出栏60万只肉鹅,年屠宰肉鹅100万只。
  然而,这样的生产规模,仍然跟不上现代化生产线的“胃口”。
  “易之农的年销售量为70万只,而生产线的加工能力却有300万只。”熊新华挠挠头说。鹅的市场形势和市场前景均被看好,但加工能力上去了,却一时没有足够的鹅资源,看得见的钱赚不到,让熊新华有点急。
  两次扩张 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为扩大产业规模,熊新华的鹅产业经历了两次扩张。
  1997年至2011年,经过十四年积累,熊新华的鹅产业初具规模,具有20多万只孵化能力。
  这时,他下决心扩大产能,把周围农户带动起来共同致富。2011年,天门易之农合作社成立。在他的带动下,皂市镇、胡市镇、张港镇等地不少农户当起了鹅倌。皂市镇养殖基地的张亮跟着熊新华干了十年,每年出栏5万只成鹅,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目前合作社2万只以上的大户有10户。
  天门滩涂地多,是绝好的养鹅地。白天,鹅在滩涂地上觅食、在水里游玩,夜晚回到岸上的大棚里休息。在喂养上,六成靠种黑麦、种草,四成靠饲料。野外喂养方式,让易之农的鹅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价格远远高于同行业者。
  “一只成鹅约7斤,市场价格约50元。而加工、分割后的成品鹅,毛收可达到100元左右。”熊新华瞧准了其中的商机。
  2011年,在农业部门支持下,合作社的加工线和冷库上马。
  眼下,除了天门市皂市养殖基地、白湖农场养殖基地,熊新华又在老家胡市镇征集了50亩地,准备扩大冷库,扶持一个孵化场。加上目前的24台孵化仪器,年孵化能力达到100万只。
  亡羊补牢 新华在行动
  据调查,广东、福建等地消费市场巨大,半成品、成品鹅、附加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另外,随着内陆城市的茶餐厅、广式口味餐饮店面的发展扩张,鹅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
  面对如今生产线“吃不饱”的现状,熊新华已开始行动:针对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方案。合作社对贫困户推行扶贫模式:分户饲养、统一供种、统一配料、统一供药、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屠宰加工。目前共发展贫困户试点20户,养殖肉鹅2万多只,贫困户年增收可达8000元左右。
  “跟着我养鹅,挣钱快着哩!”为扩大养殖量,熊新华近日又到胡市镇打起了“广告”。
  熊新华告诉记者,“临时抱佛脚”的办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了解决加工能力大的问题,他将一方面通过发展更多养殖户扩大养殖量,另一方面寻求与拥有资源的单位合作,大家一起赚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