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科院在猕猴桃软腐病菌研究领域获突破

   2016-10-26 中国科学报4170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李黎在猕猴桃软腐病菌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病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李黎在猕猴桃软腐病菌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病害》杂志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猕猴桃细菌性及真菌性病害的发生情况日益突出。作为猕猴桃果实贮藏期的一种常见病害,软腐病的发生会加速猕猴桃的腐烂,导致贮藏、转运、销售期间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人员对收集自国内11个省份的猕猴桃软腐病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运用生物学特性观察、致病性测定及ITS分子鉴定等方法,发现引起中国猕猴桃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是拟茎点霉菌、葡萄座腔菌、链格孢菌、盘多毛孢菌。而且,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存在明显差异,如四川、贵州、福建、浙江及湖南的拟茎点霉菌检出率较高,安徽及上海的葡萄座腔菌检出率较高。
 
    据介绍,该研究首次对中国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中国猕猴桃软腐病菌的分布规律,为后期的抗性机理研究、抗病品种选育及防治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