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国家检测标准出台在即 复原乳乱象能否终结

   2017-01-25 中国消费者报6510
核心提示:近日,农业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复原乳监管,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将
     近日,农业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复原乳监管,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将复原乳问题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奶业行业内部对复原乳检测与标识问题的关注从未间断,此次奶业规划强调加强复原乳监管,落实复原乳制度,其原因是什么?将有哪些手段和措施?能否改变复原乳现状?为此记者采访奶业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复原乳横行摧残国内养殖业
 
    业内专家认为,奶业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复原乳监管,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是因为复原乳乱象已经对国内奶业造成了很大冲击。
 
    据了解,2014年底2015年初,“用牛奶浇地”、“奶农杀牛倒奶”等事件在河北、河南、山东、青海、江苏、广东、内蒙古等地频频发生,一时间“倒奶杀牛”现象迅速蔓延并达到一个高潮。
 
    “究其原因,除了国际供应量增加外,国内乳品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大量使用进口奶粉还原复原乳是一个重要因素。”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产品结构出了问题,从而影响下游的原奶收购价格,最终演变成“倒奶”事件。种做法给本土奶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多数企业采用复原乳却未明确标注,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一家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际大包奶粉目前到国内的价格是每吨1.7万元左右,最低时每吨1.2万元,按照每吨奶粉可还原8吨左右液态奶推算,用进口奶粉还原奶的成本每公斤仅为2元左右,而目前国内鲜奶价格每公斤约为3.4元,以250毫升牛奶为例,使用复原乳加工的成本要比采用鲜奶加工的成本要低0.35元以上。而在出售时价格相差无几,用复原乳加工利润很客观。”该负责人感慨地表示,液态奶如此,奶粉行业也是如此。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消费信心全线崩溃,洋奶粉借此迅速扩张,在国内市场份额从三成上升到2012年的六成以上。而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以及网购的发展,液态奶市场正在被进口奶快速侵袭。数据显示,近四年来进口液态奶年均增长60%以上,预计2016年进口量将占据中国高端液态奶1/3以上市场份额。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对此表示忧心,“液态奶市场也在步奶粉后尘,被进口奶快速侵袭,而国内奶牛养殖亏损面达到51%,陷入杀牛倒奶的困局。”
 
    恐影响销售企业忌讳标注
 
    事实上,我国早在2005年就曾发文限制复原乳在巴氏奶中使用,并要求部分产品明确标注复原乳使用比例,但十多年过去了,由于监管难度大、消费者误解等因素,已形同空文。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上明确标明“复原乳”的主要有旺仔牛奶等一些品牌,另外一些含乳饮料、乳酸菌等饮料中,成分中则明确的标注有奶粉、全脂奶粉或者是脱脂奶粉等,不过在这些产品的外包装上,都看不到明显的“复原乳”的字样。而对于一些品牌灭菌乳、酸牛奶产品配料均显示为“生牛乳”,但仅凭肉眼观察及口感,消费者无从判断产品中是否加入了奶粉。
 
    虽然市场难见复原乳字样,但早在2013年,乳业专家魏荣禄就爆料称,市场上可能60%以上打着纯牛奶旗号的液态奶都是用奶粉冲兑的。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表示,彼时我国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确实存在60%复原乳的可能,现在复原乳量有所下滑,但是比例仍然不小。如2015年我国生鲜乳产量为3755万吨,国内自己生产的142万吨奶粉大约消耗1200万吨生鲜乳,剩余的2350万吨生鲜乳,但2015年我国乳企生产出来的液态奶(不包括乳酸菌等饮料产品)总量却有2850万吨,这就说明,最起码有500万吨液态奶是用奶粉还原而成。
 
    王丁棉表示,复原乳经过两次超高温加工,先从原奶生产成奶粉,然后又从奶粉还原成奶,其营养成分损失较大,尽管是安全的,但如果直接标注“复原乳”,产品恐怕就不好卖了。据记者了解,几年前味全成为第一家在产品上明示“复原乳”标识的企业。然而企业诚信的标注举动,却引起了消费者对“复原乳”概念的一些误解,一段时间内味全销售下滑。
 
    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公信律师王大飞表示,复原乳未标注涉嫌欺诈,但因为诉讼成本比较高,消费者一般都不会主张索赔。另外这种违规行为并非危及食品安全,因此行政机关也不能依据食品安全法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这也是企业为何能够明目张胆违规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检测标准即将出台
 
    奶业规划明确提出,将制定发布复原乳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复原乳监管提供依据。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2016年4月1日由农业部发布实施得用于检测判断复原乳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未来或将升格为国家标准。而该鉴定标准填补了中国复原乳检测方面的空白,突破了监管违禁添加复原乳和不正确标识复原乳的技术瓶颈。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行业标准,意味着约束性较弱,能否落地,目前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自律。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或升格为国家标准,才能真正对复原乳进行有效监管。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标准的修订实施对我国奶业和奶农而言是好事,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好政策能不能严格执行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要求企业全部执行,则必须上升到国标标准,目前,标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由于现在发达国家不存在复原乳问题,因此还需要学术机构、检测机构多与国际方面交流。如果这一标准通过国际认可,那么就可以从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企业的复原乳产品如果没有标识,一旦检测出来,就可以进行处罚
 
    除了技术检测手段外,政策落地难的另一深层原因在于奶业的多头管理机制。王丁棉表示,农业部新标准完善了复原乳鉴定标准,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是乳品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流通环节监管责任不在农业部。要真正规范产业发展,还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尤其产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测并对未按规定标识的企业予以公开。
 
    此外,还可以用政策来促进复原乳的规范。王丁棉表示,建议对乳制品企业实施两种政策,一方面,对企业收购使用本土的生鲜奶数量实行备案公告制度,如此,企业若使用了80吨鲜奶,却产出了100吨液态奶,其有多少还原奶数量就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对企业使用本土奶源生产的产品,在税收上给予减免优惠。这样一方面倒逼国内企业主动使用国产奶源,另外也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内外价差,从而解决国内奶源的出路问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