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烟台市牟平区庙沟村村书记刘涛
谁不留恋温馨的小家,谁愿惜别依人矫妻和上学的孩子,然而,2004年他就携妻带子,背负行囊奔赴庙沟村,担当起村主任职责,到任以后,他走遍庙沟村的山水田园,访遍贫困农户,吹响脱贫攻坚战号角,牢牢钉守在脱贫战场主阵地。迅速厘清攻坚思路,率领群众冲出了一条果花飘香的致富路。他就是烟台市牟平区庙沟村村民口中称赞有加的村书记刘涛。
人心向善,举世公认
世上最能赢得人心的莫过于有一颗善良的心。刘涛主任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上任的第一天开支部会时,就给领导班子的成员讲了一个: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的经历故事。他用这个故事告诫大家:我们现在当村干部了,就要处处、时时、事事老百姓着想,因为村民百姓、村里的长辈、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我们爱戴老百姓,老百姓才能拥护我们。刘涛等村委一班人制定了一个内部规定: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逢重阳节都要送去大米、油、肉等价值500元的礼品,6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给他们送去价值80元的蛋糕票,这个规定已实行了几年了,共价值几十万元。一些老人为这前所未有的待遇高兴得合不拢嘴,其他村老人也羡慕这个村老人的待遇,甚至有的老人还要求迁到这个村里来。
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个个尊敬村民,村民也把村干部当做自己的贴心人。
因地制宜制订产业规划、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从2004年11月任职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走遍庙沟村的山水田园,访遍贫困农户,刘涛对庙沟村产业现状作了认真调查。在贫困户探访中,他一边做好贫困家庭摸底甄别,一边开展农业生产调研。和很多城镇乡村一样,庙沟村不宜工不宜商不宜游,村民以农业和水果种植为主,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人多地少,田地小块,插花分散,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种植技术水平低,农户经济底子薄,发家致富缺信心,村队集体经济无收入,公共事业发展缺后劲。但是,该村紧邻大水库,水利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农田旱地地势平缓,土壤好,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具有独特优势,当地生产的苹果产品曾小有名气。但是,由于苹果品种退化严重,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在掌握村第一手材料后,他请来专家和村两委班子论证,作出了优质水果和品牌苹果种植发展规划,并付以行动。
农业是托起农民经济的源泉,刘涛书记深知:让资助贫困户,要想使村民和老人过上小康生活必须有资金,而资金来自哪里?他想:我们虽然生长在小城镇,但是主要还是依靠农业,发展果业,向农业和果业要资金,向农业和果业要农民所需要的一切。2015年12月,他投资200余万元,在五百亩土地上建起了大棚,成立了“烟台市牟平区力陶果蔬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入股农户达200户土地500亩,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为运作模式,联结贫困户抱团发展,推进优质苹果和蔬菜规模化经营。仅2016年春耕生产中,合作社为入社农户节支降本15万元,其中20户贫困户亩均节本200元,合作社也在服务经营管理中实现盈利3万元,推动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他挖掘在农业部门工作积累的人脉资源,联络农业企业与庙沟村建立业务对接,结对帮扶并启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6年10月,建立庙沟村1000亩文冠果新技术试验示范区,引进了6000棵文冠果种苗,由合作社提供种植计划,农户按单生产,企业预约收购,为贫困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等扶持,共免费向困难农户发放肥料6吨,解决了困难群众起步投入难问题。与农业测土配方、果树技术公司合作建立“科技讲堂”,实施保姆式技术护航,全程跟踪测土配方技术在生产中的效果转化,农闲期间在村里举办了10几期施肥、果树养护技术培训,培训果农800多人次。引导合作社建立配套的生产体系、技术体系与管理体系,为社农提供工厂化服务体系、产品销售方面的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建设目标。
争做“三个用心”好干部
作为庙沟村的书记,刘涛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把自已当作群众的“自家人”、村级组织的“带头人”和经济发展的“领路人”,善于发现事情、善于谋划事情、善于干好事情,当好农业农村政策的宣讲员、发展的服务员、矛盾的协调员,小康的参谋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时刻心系群众,把群众当做亲友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难事,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的组织推动下,庙沟村开展了系列扶贫活动,为贫困户提供春耕生产帮扶,他邀请市农技推广站领导和专家到村指导,联系企业到村开展结对帮扶开展送温暖活动。节日期间,他联系帮扶企业为该村低保户、孤寡老人、重度残障人员送上了一批棉衣、棉被、食品。他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给贫困户送上慰问金,宣传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向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建设家乡倡议书,号召支持家乡的村屯建设,帮扶,开展文艺汇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文明新风。在村情民情和村屯建设上和热心网友互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和智慧,传递扶贫攻坚的正能量,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他从主任到村委“书记”的十几年里, 刘涛用他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热情,以他强烈的发展意识、深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服务群众作为“宗旨”,做到“书记”的担当,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责任。他,配得上“好书记”的称号(本报记者:魏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