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压缩流程时限 提升监管质量

   2017-03-22 中国国门时报3630
核心提示: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已于2017年2月22日正式生效。协定将国际贸易货物平均放行时长作为贸易便利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明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已于2017年2月22日正式生效。协定将国际贸易货物平均放行时长作为贸易便利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明确要求成员国定期测算并公布。该协定是中国加入WTO后参与并达成的首个多边货物贸易协定,因此,作为国际货物贸易放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的检验检疫,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压缩检验检疫流程时长,促进贸易便利化。本文结合3年来检验检疫流程时长管理的实践,就基层检验检疫工作的4个方面对压缩流程时限的可行性进行探索,以期实现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2017年质检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缩短三分之一流程时长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监管质量。
 
    着力于科技先行,提升技术把关质量。检验检疫一向以技术执法。科学技术正在逐步改善通关效率。检验检疫流程简单而言可粗略概况为“报检并签发通关单-提货查验-现场抽查-实验室检测-出证放行”,其中“通关单”及“检验检疫证单”的签发时间,直接影响了海关报关及货物放行的时间,是“整体通关时间”中的关键限速点。如何抓住限速点提效增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其中电子通关、科学抽检、缩减环节、压缩单证及样品流转时间是重要抓手。对一线工作而言:一是提升整体信息化能力。近年来,“互联网+检验检疫”的工作新模式已深入人心,随着e-CIQ的全面上线,全国“通关一体化”建设也逐步开展。二是提升一线技术水平。要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强化专业培训,提升一线工作能力,同时大力开展口岸初筛鉴定工作室建设,缩短送样检测时间。
 
    着力于内部管理,提升一线服务质量。检验检疫工作的主体是人,人的思想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由此必须处理好检验检疫整体与个人的关系: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操作规范及考核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引入关键点控制理念疏通“拥堵节点”,将工作流程的各环节纳入质量体系的操作规范;坚持综合施策,删除不合理体系文件,并探索证单“预签”模式,有效缩短出证流程;坚持内部流程监控,将流程时长与工作质量检查相结合,有针对性监控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分析长流程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二是强化人才培养,从人力、物力、财力着手,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大专业培训的力度,创建更加丰富的平台,夯实职工知识基础,提升职工实践能力和服务质量。三是发挥党员带头、先进引领作用,以榜样的力量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位检验检疫个体时刻想到流程过长问题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换位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克服“惰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检验检疫人员的服务质量。
 
    着力于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再造流程。由于我国口岸单位多、关系复杂,整体通关时间需多方协作,仅以关检为例,企业报检后获取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单,企业可据此通关单报关,由海关查验放行后,企业才能提货至指定检验检疫地点查验,由检验检疫查验合格放行后,口岸通关才算真正结束。关检流程交叉,不论哪个部门出现阻滞,必将影响“整体通关时间”。对于一线检验检疫而言,无纸化报检、电子通关大大降低了报检及签发“通关单”的时间,所以关注焦点就在于签发“通关单”之后与签发“检验检疫证单”之前的这段检验检疫流程。由于检验检疫自身工作的特殊性,不同地方都有各自特色,应因地制宜,切合本地外贸实际,通过模式创新将国检工作流程主动“楔”入物流链,根据进出口商品的特点与风险再造流程,破解流程偏长的难题,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助力企业降低全物流链成本,让检验检疫工作更加高效、更加智慧。
 
    着力于风险分析,分类管理放管结合。风险分析是检验检疫的重要手段。在简政放权、服务贸易便利化的大背景下,检验检疫的工作机制也应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改革是目标是服务贸易便利化,加速经济发展,而压缩流程是重要抓手。一是应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检验检疫日常工作,以风险分析为手段,做好分类管理,科学抽检,减少抽批、抽样比例,落实“放管服”要求。二是充分应用e-CIQ系统,在全国实现通关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规范检验检疫流程,同时将监管新模式的探索与e-CIQ系统模块结合,如抽采样比例的确定等,既保证检验检疫流程、规则的一致性,又确保新模式的客观性、科学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