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儿都说:这过日子就得讲究点,礼数规矩不能少了。老北京人最讲究的是什么?吃!说到吃,就不得不提“北京小吃”,这一著名“旅游景点”作为国内外游客到咱们地界儿的必修课,那更是吃食讲究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咱老北京人,想吃两口地道的老北京小吃,都会去哪呢?搁我,首选“京味斋”!为什么呢?八个字“性价比高,品种齐全”!
京味斋在其他老字号面前算是小辈儿的,但是对小吃的研究和品质的执着,可是相当老道。豌豆黄、芸豆卷、驴打滚、芥末墩、炸灌肠、豆汁胶圈、麻豆腐、小豆凉糕、老北京豆酱、糖卷果、小吊梨汤等等这些吃食,去一趟京味斋,都能吃全乎了。说几道比较得意的小吃,咱们感受下:
豌豆黄
头回吃京味斋的豌豆黄,就知道,这是用了心的 。这小点心与其说是吃菜,不如说是吃“功夫”。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这些繁琐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才能吃到入口即化、甜软适当的豌豆黄。京味斋的豌豆黄正经吃出了早年间买卖人还用心好好做菜时候的味道和口感,闻着有豆香、入口微甜、舌头一抿就化、吃完口有微甜。吃多了不腻是检验这道菜的重要标准。
芥末墩
这“重口味”的菜一般人接受不了,怎么也得吃上一两回才能完全接受这口地道的京味。芥末墩最要紧的就是这芥末的量,多了吃上一口“冲味儿”过度、少了吃着不过瘾,还压不住大白菜的味道。京味斋的芥末墩相对合适,吃菜的空档来上一块,去油解腻,快哉!
炸灌肠
跟宫廷小吃不同,这是正经的老北京民间小吃,这些年转战到了各种老字号里。京味斋的灌肠薄厚合适、外边儿焦、中间儿厚实,蘸上蒜汁,吃到嘴里就觉着回到了小时候马路边儿上的灌肠摊儿,有人情味。
驴打滚
对,这没有驴,别找了。驴打滚是家里老一辈都会做的小吃,京味斋要做到技压小时候的味道还不够,还要比肩舌头对老一辈儿的记忆。一口下去,豆面的豆香味“扑面而来”,懂行的都知道,当年的新豆面才有这种香甜。这豆香味就是驴打滚的精髓了,京味斋深得其道。
老北京豆酱
平头老百姓饭桌上的经典小菜,翻译过来就是蔬菜肉皮冻。那时候家里没什么钱,纯肉皮冻吃起来也是很奢侈的,借着肉皮的荤腥,多放点胡萝卜青豆,就成了老少爷们最爱的豆酱。京味斋的豆酱酱香味儿浓,带着肉香的“冻儿 ”刚刚好,不散不硬。
净说小清新了,说俩比较重口儿的小吃。
豆汁儿&焦圈
这真是,吾之蜜糖、汝之砒霜。老北京人可能是骨子里带来的舌头,大碗喝豆汁儿完全没压力。配上焦圈和切得细细的咸菜丝,相得益彰。京味斋的豆儿汁相比之下有点稠,是我喜欢的风格,发酵得刚刚好。一碗下肚,浑身通畅。
爆肚
说起来这爆肚的味道是一加一减,加的是蘸料减的是肚的脏(4声)气味儿。爆肚最要紧的是火候的掌握:多一秒嫌老少一秒没熟。老师傅们随意的把肚倒进锅里,随手捞到盘子里,这里边的功夫,不是三五年就能练就的。在京味斋吃爆肚刚开始还是有点担心,吃到嘴里,口感够脆、够嫩,得,踏实大口吃!
这么些年,老北京人唯独对吃的讲究那是经久不衰,还日益高涨了。京味斋每一道老北京小吃都值得一试,单独拿出来或许都不是最拔尖的,但综合起来绝对算是味优价廉,要是想来一顿性价比高、带着老北京胡同味道的北京小吃,首选京味斋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