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粽子——舌尖上的端午节

   2017-05-14 中国食品网文/袁文良5990
核心提示:  随着端午节的日益临近,粽子的香味又从大大小小的超市飘了出来,丰富了人们的舌尖感观。而说起粽子的来历,人们普遍认为是与
  随着端午节的日益临近,粽子的香味又从大大小小的超市飘了出来,丰富了人们的舌尖感观。而说起粽子的来历,人们普遍认为是与屈原有关。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340年,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悲愤地投入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南朝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对此有说明性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一位名叫欧回的长沙人夜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并以五彩线捆后投入江中,自然蛟龙也不去偷了。
 
  “粽”字古时写作“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粽子有最早的文献记载:“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而把粽子称“角黍”的记载则可在北宋文字训诂学家丁度等人全修的《集韵》中发现:“糉,角黍也,或作粽。”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对此有更加明确的注释:“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而且对其做法有着进一步说明:“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加清楚地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称之为“角黍”或“粽”:“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榈叶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至于说粽子的做法,古代文献中也有详尽记述,《食经》中就记载着一种“粟黍法”:先取稻,渍之使释。计二升米,以成粟一斗,着竹内,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绳缚。其绳相去寸所一行。须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间,黍熟。《食次》中则说:“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如强汤饼面。手搦之,令长尺余,广二寸余。四破,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奠二,箬不开,破去两头,解去束附。”而现在的传统做法是,先将粽叶(芦苇叶或竹叶等)泡湿,把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枣仁等为馅,包成三棱形、方形、枕头形等,然后或蒸或煮,熟后而食之。
 
  由于“粽子”与“中子”谐音,因而在我国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因此女儿出嫁时母亲便以粽子作为一件小礼物送给女儿,婆婆也亲手包上几枚粽子送给新进门的儿媳妇,以求早得贵子。为便于带,人们便把九枚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象征着多子多福。据说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清代诗人吴曼云也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我国幅员辽阔,在饮食习惯上各不相同,因而粽子也形成了南北风味。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应该算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的《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最大的粽子则是产于广西南宁的大肉粽,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而湖州的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这种豆沙香、润、细、滑。另外,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粽子虽然说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食用粽子可不是中国的专利,国外有诸多国家也有食用粽子的习惯,只是在做法上有所不同。日本人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状与中国不同,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酥软、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越南人在端午节吃的是方形咸粽,这种粽子是用虾、瘦肉、鸭蛋黄、红豆做馅,颇具闽粤风味。还有一种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团,将椰丝、红豆或绿豆馅塞入粉团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马来西亚人所做的粽子则与广东一带的粽子有点相似,除了较常见的鲜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种外,还有豆沙和椰蓉等几种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印度尼西亚人对粽肉馅子馅要求特别讲究:有猪肉馅、牛肉馅、鸡肉馅,有腊肉馅、火腿馅,还有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菲律宾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浙江一带的粽子相同,而且过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食物。而泰国人是在每年的4月泼水节或7—9月雨季时吃粽子,他们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包粽子前,先将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馅则用椰子、黑豆、芋头、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致。哥斯达黎加的粽子是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粘性的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有的还要浇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鲜的香蕉包成扁方形。在墨西哥,粽子被叫做“达玛尔”,所用的原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馅,用玉米或香蕉的叶子包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吃粽子时,可以适当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于消化,最好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营养。另外,有慢性胃肠等消化道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