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上海:水果摊临时“变身”制粽“黑作坊”,买卖红火无监管

   2017-08-22 新民晚报1930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弄堂内“寄居”着无证无照的粽子作坊。居民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十多天来,相关管理部门的跟进效率却始终“笃悠悠”“慢吞吞”。昨天,本报报道了一些市场外和小区内就地生煤炉做起粽子,不仅污染环境,还带来各类安全隐患的现象。市民黄先生反映,瞿溪路1003弄内暗藏着一家做粽子的“黑作坊”。令人担心的是,端午过后“人去楼空”再行整顿,是否为时已晚?

  弄堂内“寄居”着无证无照的粽子作坊。居民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十多天来,相关管理部门的跟进效率却始终“笃悠悠”“慢吞吞”。

 

  昨天,本报报道了一些市场外和小区内就地生煤炉做起粽子,不仅污染环境,还带来各类安全隐患的现象。市民黄先生反映,瞿溪路1003弄内暗藏着一家做粽子的“黑作坊”。令人担心的是,端午过后“人去楼空”再行整顿,是否为时已晚?

 

  临时借房

 

  步入瞿溪路1003弄,在第一个岔路口左转,一居民楼附近,一扇深红色的防盗门正虚掩着。从门口张望,冰柜上摆满一只只成品粽子(见图 徐驰 摄)。一旁,一名中年妇女跷着脚,坐在躺椅上悠闲地用平板电脑看连续剧。记者阐明来意后,对方随即起身,满脸堆笑:“小伙子,你怎么知道这里有粽子卖,是不是李阿姨介绍来的?来10只还是20只?”她指了指冰柜:“剩下的粽子都在这里了,只有大肉粽了,都是手工包的。”她一会儿称自己是“公司员工”,一会儿称这是“私人买卖”,闪烁其词。

 

  环顾四周,房间地板上随意摆放着锅炉、铅桶、脸盆、米袋、垃圾袋等工具和原料,套鞋、雨伞等杂物堆在楼梯口,两台大功率风扇持续不断地打着风,驱赶着飞舞的苍蝇。难以想象,这些“手工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制作的。

 

  眼见记者犹豫不决,对方急躁起来,“小弟,东西都是最新鲜的,10块钱一只。回去稍微热一热就能吃了。”

 

  生意红火

 

  记者表示买几只肉粽“尝尝”,阿姨顿时喜笑颜开,挑选、打包,也打开了话匣子。她掏出手机,打开微信,得意地展示着数十个“买家群”,一次次“转账记录”。“有网真方便,随时能卖。不过,我们还是专做‘朋友生意’,哪里有‘大订单’往哪里送,‘散客’买得多还包邮,也可以‘上门自取’。”她笑道,前两天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卖千余只,根本不稀奇。

 

  阿姨还透露起“经营秘诀”。“做节令生意,一定要会算时间,过了今天,还卖给谁?”她信誓旦旦地表示,晚上包粽子,早上“出货”,昨天已是“最后一天”,这些粽子已经属于“尾单”了,卖得“正正好好”。

 

  “看样子,今年做得蛮好,明年找个大点的地方,做大一些,我们有基础。”阿姨信心满满,并表示这里只是借地方用来包粽子,这两天房子就会“腾空”。

 

  管理缺位

 

  火了生意,苦了居民。黄先生说,原本这家店面是一家水果摊,不料端午节前十多天,竟“摇身一变”成了粽子作坊,“开在弄堂里,怎么可能有卫生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呢?环境脏乱,谁来管管?”赵阿姨更是直言:“弄堂本来就不宽,每天面包车、电瓶车进进出出运粽子,噪声惹人心烦。”

 

  黄先生焦急地表示,早在十多天前,他就曾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过问题,食药监部门也主动联系,并表示在职能范围内。但只有表态没有行动,时至今日,依旧没有下文。

 

  记者随后来到瞿东居委会,大门紧闭,不见一名值班人员;在五里桥街道网格中心,两名值班人员坦言只负责街面监控,12345派单跟他们并不是“一个条线”。辗转联系到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人在外地,假期回来后着手处理。

 

  “黑作坊”之所以能存在,正是利用“假期档”,打起“时间差”,玩起花招,以便“避开风头”,专营生意。居民们不愿看见管理部门总是一次次“慢三拍”,他们盼望,相关部门能拿出真担当和真作为,把食品安全和百姓利益放在心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