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在南三环辅路边,每晚有不少摊贩在人行道上支起小摊制售小吃,卫生状况也无法保障,他们没有经营执照,这样的现象已经有好几年了。他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夜间执法力度,保证道路秩序,确保食品安全。8月30日晚,记者来到实地进行了探访。
南三环多处立交桥下便道上
无照摊贩露天包饺子卖烧烤
晚上10点半,记者首先来到南三环赵公口桥,在桥东北角的便道上,有人正在摆摊卖小吃。在一棵大树下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有五六个塑料盒子,里面装着各种馅料和腌制好的咸菜、大蒜。桌下有一个蓝色大水桶,一旁的脸盆里装着一团和好的面,煤炉上的一口大锅冒着热气,里面的饺子正在翻滚,女摊主拿一把漏勺翻搅着。桌旁的树干上挂着一盏灯,将小摊照得非常亮。另一张桌上的白色塑料盒里盛着各种凉菜,一名食客盛了一盘凉菜后走到墙根下的小桌旁,和同伴边聊边吃。沿着墙根一字排开有五六张小桌,桌上放着筷子筒和各种调料。
在桥东南侧的路边,也有一个小吃摊。靠着路边的铁栏杆支着两张圆桌,一张桌上放着馅料和饺子,另一张桌上放着几盆凉菜。地上有两个泡沫箱摞在一起,铁栏杆上还挂着几个大塑料袋,旁边的树上挂着两盏灯,光线刺眼。街边停着两辆出租汽车,车熄了火,顶灯亮着,两名身穿黄色衬衣的“的哥”正在摊位的小桌旁吃饭。
在这个摊位东侧一百米的路边,还有一个小吃摊,摊位后边是一扇大门,写着“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摊位的食客并不多,其中有一名身穿黄色衬衣的“的哥”。这处摊位正好位于路灯下面,借着路灯光,两男一女正在忙活。其中一名中年女子在小桌前码放饺子,一张塑料膜盖着一团和好的面,桌下有一个敞着口的面粉袋。
晚上11点半,记者在东铁匠营桥的东南角又发现了一个小吃摊,摊位上有一对系着围裙的男女正在忙活。记者看到这家小摊除了卖水饺以外,还售卖卤煮。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锅摆在便道边,锅里飘着一块块豆腐和火烧,一把大铁勺搭在锅边。“卤煮一碗18块,饺子一盘15块,现煮现吃。”摊主向记者介绍道。桌上有四五个塑料板,上面摆满了包好的饺子,女摊主负责包饺子、煮饺子,男摊主负责收拾碗筷。只见他将食客吃完的盘子收拾起来,将盘子里罩的塑料袋取下来扔到桌下的小桶里,再套上一个塑料袋,然后把十多个套着塑料袋的盘子摞成一摞。他旁边地上的脸盆里,堆满没有清洗的小盘小碗,旁边是一个大垃圾桶。
记者数了数,在赵公口桥、东铁匠营桥、方庄桥以及成寿寺路和三环路的交界桥下,四处共有9个小吃摊。食客最多的小吃摊在成寿寺路和三环路相交的桥下,辅路的隔离栏杆南侧,摆了十来张桌子,每张桌前都坐满了人,食客们大声喧哗。两辆三轮车停在一侧,一辆车里卖铁板烧,一辆车里卖烤冷面。还有一辆废弃的三轮车,车厢里有几个人正在为食客煮东西。桥下挂着几盏灯,将周围照得通明,烧烤升起的油烟在桥下飘散。
食客随意占道停车
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路边小吃摊的食客多为上夜班的人,其中大多数是男性,以出租汽车司机为主,还有代驾司机和外卖送餐员,偶尔有一些路人。一位身穿“代驾”字样背心的男子说:“忙了一晚上,回家路上正好看到路边有人卖饺子,我知道他们是没有执照的小贩,卫生条件也不好,但是大半夜没地方吃饭,只好凑合填饱肚子。”小吃摊位于立交桥下的路口,很容易被来往的司机和行人找到,有不少出租汽车司机直接把车停在路边吃饭。
路边摆摊还会影响交通。在赵公口桥西北角的路边,便道上摆了十几个桌子,坐了十几名食客。机动车道的隔离栏杆边,停靠了七八辆出租汽车,占了一条车道,经过的汽车只好赶紧并线到另一条车道。
除了南三环辅路边的小吃摊,在其他道路的街角,也能看到有人在路边摆摊卖小吃。在安乐林路和蒲黄榆路交叉路口西南角的过街桥旁,有两辆三轮车停在辅路上,一辆车身的围挡布上写着“东北烤冷面”,另一辆的围挡布上写着“手抓饼”。两车顶上各悬一盏灯,车座旁挂着一个煤气罐,油烟四散,还有不少垃圾散落在车辆周围。一位刚出地铁站的男子说,他每天都路过这个路口,这些摊贩几乎天天都在,售卖的食品也不干净。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摊主们都选择晚上出来售卖,是因为路边摆摊不用租门面,经营成本低。另外,这段时间没有执法人员检查。一位摊主说,“虽然吃夜宵的人不多,但是晚上只要有人出来吃饭,我们就有买卖。”选择在主要道路边摆摊,是借着市口好,来往的路人一眼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