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一直深耕于武夷山的孝文家茶,带着最顶尖的原乡武夷岩茶,来到了被称为“台湾最适合喝茶的地方”的食养山房。
“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的第二站,台湾食养山房茶会,在食养山房主人林炳辉的主持下,一群来自台湾的顶尖茶人(包括专业制茶人、茶叶评论家和茶文化传播者),共同见证了这场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的对话。
食养山房,依山涧溪流而建,绿树围绕,这里的建筑与自然都超然的和谐。
今天的食养山房,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可以跟自然、跟艺术对话的空间,是多少茶人都向往的朝圣之地。
食养山房的主人林炳辉,一个深爱茶道的宜兰人。当时四十三岁的他,离开都市到山上归隐。
茶人林炳辉
此次茶会,林炳辉便是主泡人之一,而另一位主泡人便是陈孝文。
陈孝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首批传承人。
茶人陈孝文
食养山房所有的茶桌摆设都是统一标配,线条利落,安安静静的黑白色,没有太多语言。“喝茶要专心。不要布置太多东西干扰喝茶人,用最简单、最单纯的器皿和陈设,让喝茶人找到焦点去专注,能量才能起来。”林炳辉说。
茶会之前,林炳辉选用是顶级的东方美人茶来招待大家。
东方美人茶,品种为青心乌龙,其原料采摘时,呈高海拔野放茶状态。因为生长海拔的缘故,这款茶的茶汤兼具高山的气韵,以及东方美人的柔美。
第一道茶,武夷岩茶豆蔻
豆蔻,牛肉形成过程中一个稍纵即逝的阶段。其精髓在于保留了牛肉第一道焙火里最清纯优雅的香气,口感温婉绵柔。
第二道茶,武夷岩茶牛首
孝文家茶“牛首”,产量稀少,品质极佳。滋味醇厚霸气,还有复合香气,深藏于底的内涵,似乎岩骨与花香。
第三道茶,上世纪80年代末的手制牛肉
这款茶,稳定耐泡,香气内敛,生津回味中花、果、蜜的香气在汤中呈现,细腻幽长。
此次茶会的这三道茶,豆蔻以及牛首由陈孝文与台湾乌龙大师分别冲泡,第三道茶,80年代末老牛肉,则由林炳辉亲手完成。
孝文全程盖碗冲泡,他注重茶叶本身质地的自然呈现,和对武夷山场的直白表达。而台湾茶人全程紫砂主泡,讲究每一泡之间的起承转合与“留白”,让茶和品饮者之间形成对话。
武夷茶大山大水、岩韵深厚,而台湾茶精致婉约、优美愉悦。“孝文家茶名家品鉴会”的第二站,台湾食养山房茶会所看到的技艺和思想上的碰撞交流,让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这两条乌龙茶界的重要支脉找到了心弦碰撞的回声,也让我们在更广博的天地中,看到了更多可能。
台湾茶来源于武夷山,那么源自武夷山的孝文家茶又为何与武夷山的其他品种不同,为何大家对孝文家茶的评价如此之高?岩茶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孝文先生创办的孝文家茶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孝文家茶里的秘密
他,就是被业界称为“牛栏坑少坑主”的非遗大师陈孝文。
作为在武夷岩茶史上非常重要的陈氏家族的传承人,陈孝文完整继承了这个家族对于制茶工艺的高水准。
不仅是制茶技艺,连牛栏坑的山场也是陈孝文家族的优势主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开辟,陈家在牛栏坑占据了大半的山场,对制作牛肉的原料有相当的把控。
▎陈孝文手制牛肉拥有上佳口感的终极秘诀
首先是采摘的讲究,制作这款牛肉的鲜叶必须在每年5月3日至8日这段时间,因为此时茶青的质量最佳、量也是最大的。在采摘之前,最好是连续晴天,然后在上午10点之后进行采摘,因为这时茶叶上凝结的露水已经消退,不会影响后续的制作工序。
然后是茶叶的初制,陈孝文介绍,孝文家的牛肉从在茶树枝头摘下之后,到最后成茶都不会落地,以免粘上灰尘杂质带来异杂味,影响成品口感。所以鲜叶采摘下来之后的晒青和晾青过程,茶叶全部都在筛子上,并且全部上架。
要得到品质优秀的牛肉,是急不来的。一般品级很高的牛肉所需的萎凋,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还得需要通风、避晒的环境。
而焙火这道工序是精制过程中,决定一款牛肉口感是否优秀的关键点。
在这一环节中,牛肉需要经过三道焙火工序。第一次焙火是从6月初开始,第二次焙火的时间则是7月底8月初,到第三次焙火之时,已是中秋节前后。而制茶师每次焙火都是一次非常考验体力、耐力的煎熬:
制茶师在每次焙火的时候,需要10个小时以上不间断的观察和用手翻动竹筛中的茶叶,在保证茶叶温度不会过高的同时,还要避免茶叶掉落。更绝的是,一个优秀的制茶师,可以用自己的手触摸竹筛边缘感知温度,从而判断茶叶中心温度的高低,据说误差不会超过1~2℃。
正是凭借着陈氏家族百年制茶工艺传承,和非遗大师陈孝文对牛肉制作每一步工序的亲力亲为,才造就了这一杯令人迷醉的“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