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喜迎十九大 喜看新变化】平邑县卞桥镇村级发展风采---时家村

   2017-10-24 中国食品网8540
核心提示: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农村工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确保“有钱办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近年来,卞桥镇十分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收入持续增长,资产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培植出像时家村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典型。
 
  时家村位于卞桥镇东部,全村共有724户,2160人,共有面积4012亩,可耕地面积1972亩,人均占地0.98亩。十八大以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果品营销和木材加工业等,走出了一条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农民快速致富的新路子。目前,全村果林面积达到390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0%,使村民收入大幅提高,集体积累不断壮大,从而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走“高效生态”农业之路
 
  2014年,为了搞好时家村东岭科技示范园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家村投入资金120万元,打大口井1眼,铺设地下管道2000米,进行了水利配套,在东岭建设了7个大型蓄水池。全村1600亩果园和400亩高效大棚瓜菜全部实施了管灌,300多亩实施了电脑自动化微喷灌溉。
 
  在搞好丘陵高效果园的同时,村两委又积极探索高产高效西瓜种植新路子,时家村南是一片冲击式小平原,面积400余亩,紧靠银线河东岸,优质清澈的河水、肥沃的沙质土壤,为西瓜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农民都以种粮为主,村两委组织小组长以上的干部和全体党员到寿光、昌乐、费县方城等地,参观学习早春日光温室大棚西瓜种植技术,为提高广大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村里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土地当年不收承包费,第二年每亩收取300元,第三年收取400元,三年不变,每个棚占地一亩,每户限制一棚,由村集体购买大棚竹竿、水泥立柱、扎丝、无滴膜,无偿为每户供给水泥600斤、尿素500斤,协调贷款2000元。集体也投资2万余元,建育苗大棚2个,供给瓜农使用。同时,村里又进行了“早春西瓜——晚春大棚西瓜——秋延迟大棚西瓜”三种三收模式种植经验,一个大棚一年三种三收,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亩收入15000元的高效益。早在2003年,时家村便对南湖进行了重新规划,摒弃单一种植模式,发展混合农业。邀请了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来对土质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发展桃树种植。集体统一回收土地,以每亩650元价格,反租倒包,其承包费再以原价格返还给农民,极大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2012年,正式确立了走“高效生态”全产业链发展的道路,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村里成立果蔬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对示范园区的果蔬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统一结算货款的管理模式,无偿为村民服务,让村民省心、省力、省时。现在桃和西瓜在全国范围内销售,高温大棚西葫芦种植也逐步开展。
 
  至2017年,时家村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了本村的村民致富,还让周边村看到了致富的新模式,也纷纷转向大棚种植。
 
  发展民营企业,走产业带动之路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业后劲,1999年经两委决定在村东200亩的沙粘岭地上,规划建设了2个砖厂,制定优惠的招商政策,为村集体积累了30万元资金,安排剩余农村劳动力180余人。时家村鼓励本村有意愿、有能力的年轻人创业办工厂、自己来致富。这让很多有闯劲儿的年轻人开始了家门口的发展,从小的木材刮板厂开始做。村两委也积极协调,由于时家村当时已经发展大棚种植,所以种植户很愿意将自己闲置土地对外承包,同时,部分外出务工者的闲置土地也被有效利用。对愿承包的村民,根据土地特性以每亩800-1000元不等的价格缴纳承包费,由各个加工企业按照用地规模大小分摊,承包费统一上交村集体后,村集体按照承包地大小及时拨付给承包户,这既减轻了村集体的负担,也保证了补偿款能够及时、足额的发放。2000年,板厂开始落地,当年就有20家小型板厂开工。板厂由于效益越来越好,规模从最初的20家,逐步增加到50多家。
 
  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是,仍没有摆脱刮板厂粗加工的窠臼,利润率很低,各个企业也都有转型意愿。2012年底,村集体通过多方考察,瞄准了压合板生产。但是,压合板设施投资过大,对厂房面积也有一定要求,如果50家都发展压合板,不仅每个企业都面临高额的贷款压力,就是自身的厂房面积也达不到建厂要求。村两委另辟蹊径,积极协调小型刮板厂实现强强联合,企业合并后,资金有了,厂房面积也有了。至2017年初,全村已经缩减到了19个厂,其中12家是合并后的大型压合板厂。虽然企业数量上少了,但是利润上去了、效益更好了,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增加,企业的用工需求越来越多,时家村不仅实现了在自己家门口办厂,也实现了在自己家门口就业。一个压合板厂,最少用工也要在60多人,最多的能达到120余人,工人年均工资达到5万元。不仅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吸纳了邻近几个村的劳动力就业。
 
  科学规划家园,走和谐发展之路
 
  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时家村95%的农户成为富裕户,平均每户存款8万元,个别达到20万元,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成为迫切需求。村两委邀请国土局、建设局技术人员,对村庄建设进行实地测量,先后投入45万元,硬化了村两纵两横水泥路面2500米,安装了路灯,垒砌排水沟5000米,建成了高标准“文明一条街”。同时,利用山东省农业厅沼气国债建设项目,按照“一池三改”的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施工,建池、改厕、改猪圈、改厨房,基本完成了沼气入户工程,9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2005年,村两委投资30万元,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近年来,时家村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契机,适时开展了“美在农家”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家种花、户户种草、植葡萄,既美化了庭院,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
 
  2017年时家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5000元,集体积累300多万元,成为全市建设小康社会绿化生态示范典型村,先后被授予“小康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绿色生态示范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