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传承古法酿酒工艺,杨锦麟为您带来白酒界的扫地僧“锦麟董酒”

   2017-12-06 中国食品网8850
核心提示:提起杨锦麟,很多人会想起他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有报天天读》和《周刊点点评》节目。八十年代末开始的多年打拼,已经让杨锦麟先生

提起杨锦麟,很多人会想起他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有报天天读》和《周刊点点评》节目。八十年代末开始的多年打拼,已经让杨锦麟先生已经在香港新闻界占得了一席之地,但2013年杨先生创办公司开始了自媒体历程,用他自己的话说,“60岁,再出发”,近日他又一次出发,做起电商,卖起了酒。

 
 
  2017年,一个与酒有关的微信公号“锦麟煮酒”上线了,在欢迎辞里杨锦麟写到:“说一点文章典故,道一些雪月风花。掷杯而叹,长歌当哭,百年甘酿,心事下肚。杨锦麟在这里,邀你举杯,说当下,话历史。”紧接着,杨锦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电商产品“锦麟董酒”,这款白酒是杨锦麟与中国老八大白酒之一的董酒共同打造的。

  杨锦麟与酒结缘很早,第一次醉酒是在十二三岁时,那时还年少无知的他一味逞强,结果醉成一滩烂泥,甚是狼狈。下乡八年,九爷未曾断过。回城待业时,在街道打零工,时常在收工之后,与老师傅们一起,蹲在马路旁,打一斤地瓜烧,买一根卤鹅脖子,或者买一盘五香花生米,一碟煎豆腐,喝完了最后一滴酒,嚼完了最后一粒花生米,晃晃悠悠回家。 后来参加高考,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工厂同事设宴送行,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中,在穿衣镜中看到镜框里的杨锦麟,脱下皮鞋猛地砸去,就是想和读不了书的杨锦麟告别,颇有“范进中举”的癫狂意味。

 
 
  后来杨先生远赴香港,码字谋生,失业时心情郁闷,曾与一位朋友喝高了,两个人在计程车上把香港,九龙,新界跑遍了,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最后还要仰仗警察护送回家。后来在报社得一职位,拿了一个新闻特稿冠军,奖金一万港币,高兴之余,请了一众同事喝酒,倒也没醉过,但那是痛快淋漓的酣畅,曾有同行将那时的他醉态描绘成“带剑书生”,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杨先生选择与董酒一起“再出发”,不仅因为他个人好酒,更是因为作为一个文史学者,他认为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华民族的成长史,和白酒是息息相关的。酒文化其实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凝聚点,甚至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
 
 
  杨锦麟认为,“好酒是用时间酿造的”,所以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他首先想到了“耐得住性子”的董酒。“80后、90后不可能真正地体味传统白酒文化它的价值,因为时间来不及,喝完这顿,还要应酬下一顿,哪有时间沉淀,哪有工厂像董酒耐得住性子,经过3-10年的周折,到今天逐渐被世人认知,没有时间的沉淀,不可能有董酒的今天。”在董酒60周年庆典的文化论坛上,杨锦麟这样评价董酒。传承千年的董酒,是工匠精神的缩影。也正是这种坚持,成为了杨锦麟选择与董酒合作,推出自己第一款电商产品的原因。
 
 
  这种工匠精神毫无当代人的焦虑与浮躁,颇有古风,在对董酒的工艺进行深入了解和深度参与后,结合文化因素,锦麟董酒应运而生。杨锦麟说“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年龄层面的朋友,通过锦麟董酒可以体会到一种情怀、一种时代的精神、一种新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对于我们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更有底气。”


  锦麟董酒酿造过程“道法自然”,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甘冽爽口,又有小曲酒柔绵醇和回甘,“百草入曲”的制曲配方和两小、两大、双醅串蒸的“串香工艺”,1983年第一次被国家权威部门列为“国家机密”。生产工艺和配方被列为机密,所以又称为“国密董酒”。
 
 
 
  锦麟董酒目前在“锦麟煮酒”的微店中进行销售。这款杨锦麟电商的出山之作,一方面是董酒匠心精神的延续,一方面也是杨锦麟先生与董酒的美好期许。

  希望锦麟董酒不仅是走进年轻人的饭桌,更走进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希望年轻人品酒时品出酒中精雕细琢的精神,并将之带入生活,沉淀下去,为这个时代烙下文化印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