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学年开学,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中小学生都会上一堂食品安全课,学唱几首食品安全儿歌。六盘水市食安办指导相关部门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编制成《有毒植物不能吃》《安全食用豆浆歌》《农村集体聚餐注意事项》等13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发动中小学生进行传唱,并通过微信、微博、政府网站、QQ等传播方式开展宣传。孩子们用歌声向家人、社会传播着食品安全知识,收到了“一首歌曲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每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宣传效果。
自2016年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把“凉都”人民的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不断深化改革,形成纵向贯通、横向结合、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六盘水市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六盘水市局”)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群众的食品安全满意度及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持续提升。
开展“微宣传” 全民总动员
8月16日早晨,六盘水市局局长肖建军在市直机关工作群以及亲友群、同学群等微信群中推送了一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宣传信息。自去年7月以来,他经常利用短信、微信平台推送创建信息,开展“微宣传”已成为他的一个生活习惯。
2017年7月12日,六盘水市局印发通知,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干部职工按照规定的重点宣传内容和格式,在微信群或通过短信推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标语及食品安全信息,每人每月推送不少于3次,每次推送1至2条。记者在一份六盘水市局2018年第二季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微信短信宣传情况通报列表中看到,肖建军已完成的推送宣传条数为“13”。
六盘水市局食品安全总监许松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六盘水市将创建宣传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实现创建工作精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公众知晓度和关注度、汇聚辖区群众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正能量。
此外,该市还积极构建微信群、朋友圈、QQ群、主流公众号等多媒体宣传矩阵,利用辖区内举办的大型活动搭建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新平台,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市场有个食安科普长廊
在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社区明湖市场,门口牌子上“食品安全科普长廊”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记者一进市场就看见,顶棚两侧挂满了整齐的食品科普宣传牌,牌上印有丰富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不宜搭配的蔬菜水果有哪些;青少年应养成哪些合理的膳食习惯;哪些水果蔬菜的皮不宜食用……这是六盘水市局联合市科协在黄土坡社区倾心打造的“食品安全科普长廊”。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作为宣传内容,印制在宣传牌上张贴悬挂起来——这种做法得到群众广泛赞誉。
经常到明湖市场买菜的市民李建玲告诉记者,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的环境,小摊贩随意设点,餐厨垃圾到处乱扔,居民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市场改建后,不仅变得干干净净,而且还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每天都愿意来。”李建玲说。
钟山区市场监管局向阳分局副局长吴华介绍,近两年来,他们以社区为单位,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建设,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已实现监管无盲区。
“毒蘑菇”防控宣传进村入户
在六盘水市水城县杨梅乡,几乎通往山林的每一个路口都立有一块标有“不采摘、售卖、食用野生菌,误采误食野生菌会致人死亡”的警示牌。杨梅乡姬官营村委会的LED显示屏也不间断地滚动播放着“不要相信民间传说的用银制品、大蒜、米饭等识别有毒野生菌”的警示语。六盘水市局食品综合协调科科长王旭告诉记者,当地土壤比较适合野生菌生长,很多群众养成了食用野生菌的习惯。近年来因误采误食野生菌而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每年野生菌食用季节到来之时,监管部门都会加大相关宣传防控力度。
“一般来说,村民可以通过一些传统的方法对野生菌进行识别,但是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变化,一些可食用野生菌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变异,形成毒菌。”水城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范斌介绍,据专家检测化验,一朵有毒菌的毒液足以导致几十人死亡,非常危险。
近年来,当地各级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预防野生菌中毒工作,扎实做好“毒蘑菇”防控宣传工作,严防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在市场监管部门业务指导下,当地各乡镇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召开院坝会、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普及野生菌的识别、食用、中毒症状、自救及送诊等知识,切实增强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群众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