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新吉林食品区“七步走”打造食安体系

   2018-11-13 中国食品报网9430
核心提示:  本报讯 (记者王磊 高伟)从2012年开工建设以来,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走过了6个年头。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新
  本报讯 (记者王磊 高伟)从2012年开工建设以来,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走过了6个年头。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建设,专门组建园区食药监局,对区内食品、药品、保健品及相关产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流通、餐饮、消费等产业链各环节实行全程监管,依法管理,把好中新食品区建设第一关,为中新食品区建设提供保障。

 

微信图片_20181113114304

中新吉林食品区承办全球食品安全倡议吉林研讨会,为加快食品产业“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搭建国际平台

中新吉林食品区食药监局局长刘伟华告诉记者,中新吉林食品区是两国在食品领域的战略性合作项目之一,旨在利用东北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以中新两国及国际上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技术标准、科研成果、销售市场为依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支撑,新方品牌,国际标准,健康安全”的原则,构建从生产基地到安全健康食品研发、加工,至餐桌、超市完整产业链,将食品区建设成为国际安全健康食品生产示范区、国际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小城镇城市化建设示范区。

为确保中新食品区食品安全,把好中新食品区建设第一关,中新食药监局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流通、餐饮等7个环节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包括食品安全高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监管机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诚信体系和监管队伍建设,食品生产全产业链追溯系统等一系列新举措在内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制定《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农场准入操作规程》,融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元素。对食品区外的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规范活动进行系统监管,完备的监管体制、可操作性的监管流程、全面的技术要求,确保种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

二是制定《肉鱼货物检查规程》,对入区产品实施有效的检验和控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制定《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水果与蔬菜产品检查规程》,规范备案农产和加工企业的环境及卫生管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等,从生产源头至流通全程进行监管和控制。制定《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市场监测操作规程》,给低风险产品降低准入要求,增加绿色通道,加快食品流通频次,通过后续市场监测、抽样检验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分品类、分阶段对入区产品进行全方位监

三是制定《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食品生产许可管理操作规程》,通过事前把关,规范企业必备生产条件、督促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是制定《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食品场所监督管理操作规程》,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五是制定《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食品场所分级管理实施规程》、《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规定》。通过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分级管理,加上综合评价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和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以及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步,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意识,有效实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最终目的。

六是制定《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种植基地备案操作规程》,坚持属地监管原则,同时接受中新食品区食药监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对种植养殖产品生长过程进行全程可追溯,实行全面智能监管和精准调控,标准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生产档案,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安全。

七是制定《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专有标识管理办法》《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制定食品区专有标识,获得质量认证、检验检测合格的产品方可使用食品区的统一标识。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直接带动了中新吉林食品区的招商和发展。截至目前,中新吉林食品区已引入项目20余个,总投资近160亿元,产业集聚和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一批重点跟踪洽谈项目正积极推进,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食品产业城正在快速崛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