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切话题。近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4月1日起即将正式施行。《规定》明确,学校食堂禁止采购、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尽管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近年来,接连被曝光的多起幼儿园和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仍然让人触目惊心——食堂大米长满黑色小虫、厨房调味品过期一年多、已经发霉的火腿肠……严守食物质量关,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要保障口粮的安全与可靠。
稻谷是我国的第一大口粮,其脱壳后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目前,按照行业经验估算,我国超期储存的稻谷占总库存的10%~15%,约1400万吨以上,这些超期超标存储的稻谷已经变质,甚至产生了毒素,既不适合当作口粮,也不适合用作饲料,因为某些毒素可转移到牛奶、鸡蛋、畜禽内脏和肌肉中,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如何确保这些超期超标存储的稻谷不进入食品流通的大链条中,正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陈稻谷性能发生变化不宜食用
在我国,稻谷以其稳产、高产、适应性强、耐储藏和加工方便等特点,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南方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稻谷更是成为消费者主要的粮食来源。
但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连年丰产,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在内的主粮品种库存开始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2013~2018年稻谷年末库存平均每年增加2400万吨左右。
问题随之而来。那些储存时间超过3年的稻谷,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陈稻谷”,由于其在储存过程中品质的明显下降,已不适宜再作为口粮食用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籽粒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脂类、蛋白质、淀粉、酶类不断变化,食用品质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安徽芜湖惠丰省级粮食储备库高级工程师赵代彬撰文写道。
稻谷超过3年储存年限后,就开始发生陈化现象,其内部结构逐渐松弛、生命力减弱、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衰退,严重陈化时酸度明显增加,有害物质含量可能超标,在食用时的主要表现为,蒸煮米饭硬度增加、黏度降低、香味消失、色泽减退、产生霉味等。
尽管国家规定,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粮食销售出库,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超期储存粮食需定向拍卖,不得进入口粮市场。但是,超期超标储存稻谷仍有违规流入食品领域的隐患,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目前大部分超期稻谷都被贸易商或饲料企业拍走,粮源使用情况难以监管,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超期超标存储稻谷中含有多种毒素
不但是食用品质的下降,更严重的是,超期超标存储的陈稻谷极易霉变,产生毒素以及超标的细菌、病毒等,如果食用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中,作为真菌毒素之一的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之一。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目前发现的稳定性最高的真菌毒素。它通过食用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后,除抑制DNA、RNA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合成,导致人体中毒。已有报道称,台湾有3家农民因食用黄曲霉毒素含量高的发霉大米,导致39人中有25人中毒,其中有3名儿童死亡。黄曲霉毒素还可引起人或动物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脾、肾、睾丸、大脑、神经系统病变,以及抑制免疫。
随着《中国食品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对饲料及动物性产品的安全性也要求越来越严格,2013年原农业部先后修订和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饲料原料目录》《饲料卫生标准》《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等,其中明确规定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等法规和和标准,以规范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和质量。在全国饲料质量安全检测和测报工作中,近年又增加了真菌毒素的检测项目,并对检测结果公开通报。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确认,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饲料,通过食物链,可以对动物、人体产生毒害,真菌毒素在体内有累积性、三致性、遗传毒性,并对动物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急慢性毒害,这类毒害是不可逆的,并诱发其他疾病的产生。
就在今年的2月1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对2019年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进行大清查。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清查中发现的超期粮食、“问题粮食”,更需要探讨合理的解决途径。
稻谷去库存需注意食品安全
粮食的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因此,为了保证十几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保证一定的粮食库存。也就是说,总体而言,每个年度结余的粮食,至少应当满足人们在下一个收获季节到来之前的消费。
“因此来说,一定范围内的超期存储粮食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政府需要控制好规模和其流向。”李国祥说。
面对大量库存陈稻谷,2018年,我国仍然大范围启动了托市收购。2018年政策性稻谷收购量估计约有2000万吨,而当年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仅为855万吨,较上年减少177万吨,托市收购量仍大幅高于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政策性稻谷库存继续增加。预计2019年稻谷产量稳定,而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稻谷的消费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使得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年初,2019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着力抓好粮食收购和不合理库存消化,在玉米库存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的同时,稻谷成为下一步去库存的重点和难点。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稻谷库存较高,而且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是当前库存消化的重点和难点。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完善政策性粮食销售机制,促使库存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要加快消化超期储存粮食,避免质量逐步退化、造成更大损失。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加强流向监管,严禁流入口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