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董开成:开创养蜂事业,成就甜蜜生活

   2019-06-14 中国食品网8160
核心提示:  6月,是大兴安岭百花绽放的季节,也是蜜蜂产蜜最旺的季节,近日,在甘河农场20连,一处农家院摆着上百个蜂箱。一位年轻男子
  6月,是大兴安岭百花绽放的季节,也是蜜蜂产蜜最旺的季节,近日,在甘河农场20连,一处农家院摆着上百个蜂箱。一位年轻男子打开蜂箱,身边是嗡嗡飞翔的群蜂,他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蜂箱的盖板,提起一块蜂板,密密麻麻爬着蜜蜂,发出密集的嗡嗡嗡声响,有些在蠕动爬行,有的飞来飞去。趁着明媚的阳光,他仔细观察蜜蜂酿蜜情况。
 
  年轻男子名叫董开成,今年38岁,是甘河农场20队董氏蜜园的主人。从16岁初中毕业开始跟着父亲学养蜂,至今已有24年的养蜂经历,靠着从父亲手里接手的20箱蜜蜂起步,凭着自强不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用勤劳和智慧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如今成了甘河农场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的“养蜂能手”。
 
  子承父业,爱上了养蜂
 
  董开成的养蜂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他父亲是一名老蜂农,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养蜂,90年代初,辗转来到甘河农场,成为甘河农场以及周边地区唯一的养蜂户。董开成小时候,他就经常看到父亲起早贪黑鼓捣蜂箱,有时候也看到父亲手上、头上被蜇的大包,对蜜蜂还是心有余悸,所以他也从来没想到要和蜜蜂打一辈子交道。1996年,16岁的他初中毕业回到家,原来是想和表哥一起在甘河农场开个手机店,父亲说,咱家时代没有经商的,做生意不把握,还是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稳当,孝顺懂事的董开成听从了父亲的劝说,便跟随父亲学习养蜂。
 
  养蜂起步时,最早是父亲言传身教,后来他觉得不解渴,又从书本、报刊、网络上吸收营养,并向外地有经验的养蜂师傅学习,三次自费到吉林、兴安盟参加科学养蜂培训班,取长补短。
 
  “刚开始养蜂,没有手套和防蜂帽,第一次去割蜜的时候,被蜜蜂蜇伤了。最惨的一次被蜜蜂蜇得满脸满手包,疼痛了几天,无法见人。”董开成回忆说,那段时间自己都对蜜蜂产生了“阴影”。董开成又说:“其实养蜂技术并不复杂,下点辛苦就能掌握”。
 
  他记得,刚从父亲手里接手时的20箱蜜蜂,不到3个月,当年蜜蜂越冬死亡过半,蜜蜂所剩无几。2010年,他又从吉林省养蜂研究所购买了30箱蜜蜂,第一次摇糖后,蜂群开始不断减少,最后只剩下12箱,损失惨重。但他并没有气馁。为尽快掌握养蜂技术,董开成扑下身子,埋头苦干,从最基础的学起,查蜂、认王、加脾、抖蜂、摇蜜、修脾、并群、换王等技术都学了一遍。不断改良、驯化蜜蜂品种。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的蜜蜂养殖逐步走入正轨。他也渐渐由一个门外汉蜕变成养蜂业务精干。他独创了人工造蜂王、流水合成蜂箱、蜜蜂防治疫病等技术,让近年来养蜂的数量持续扩大,100箱左右蜂群蜂蜜的产量将近万斤。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说起养蜂知识,董开成滔滔不绝:养蜂就要像养孩子一样细致认真,这样才会有好的回报。他举例说,保持好蜂箱的卫生,是防止蜜蜂病害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蜜蜂有自己的脾气,不能在蜜蜂采蜜的时候,去清理蜂箱的卫生。如果惹怒了它们,不仅会影响采蜜的效率和数量,甚至可能造成蜜蜂结群飞走,不再回来。为此,他每天都早起清理,平时还注意观察蜜蜂采蜜的情况,用来判断蜂箱内蜜蜂的生活情况。养蜂是一门技术活,只要有耐心,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每年的收获还是蛮高的。
 
  2005年,父亲重病卧床不能言语,失去了技术支持,所有蜂群都靠他一人管理。养蜂20年来,回忆起往事董开成用“辛苦”两字概括。董开成告诉我们说,他每天早上4点就要起床开箱检查蜂巢、清理蜂箱、取浆、收集花粉,酿蜜期一边要取浆一边还要摇浆,傍晚的时候还要给小幼崽喂食,一忙就忙到晚上11点多。忙的时候,老母亲、妻子一块上阵帮忙。就这样,几经曲折,摸爬滚打,2000年,他的养蜂事业逐渐迈入了平稳发展期,他处理每一项养蜂任务都小心谨慎,从春繁开始尽可能考虑周全,到分蜂结束,蜂群数量从20多箱发展达到100箱。2002年取蜜9000斤,他终于尝到了养蜂带来的“甜蜜”,蜜蜂越冬结束后,蜜蜂成活率达95%。
 
  董开成的养殖规模和蜂蜜产量逐年增加,最高时达到150箱,每箱产蜜量达200斤。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多,已开发出蜂蜜、蜂花粉、蜂胶、蜂王浆、蜂毒、蜂蜡、蜜蜂幼虫、蜜蜂蛹等绿色蜂系列产品。目前,蜂园平均年产蜂蜜8000斤,年产值达30余万元。
 
  好品质酿就好口碑,蜜香客自来
 
  董氏蜂园周边地区绿水青山、林木茂盛、独特优美的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好,无污染,为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境内有100多种蜜源植物,提供了养蜂的优质蜜源。
 
  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他将传统养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养殖完美结合,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养殖模式。在主打产品百花蜜的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分区生产(繁殖区和生产区),只取封盖成熟蜜的原则。虽然比传统模式产量低,但是蜂蜜浓度高,酿造充分,营养丰富,品质超过国家规定的参考数值。蜂王浆生产过程中采用集中产浆法,晚产浆,早停浆。只在蜜粉源丰富和蜂群自身营养充足时生产蜂王浆。这样生产的蜂王浆总产量会降低,但各种营养成分远超传统生产模式。近几年又学习了蜂群生物防治法,对蜂群做到不用药,少用药,规范用药。使蜂产品真正的做到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无残留。
 
  “蜜香不怕巷子深”,由于产品质量优良,诚实守信,逐渐吸引了周边地区的顾客购买,生意越做越大,口碑越来越好,千里之外的广东客户都下了长期订单。他所生产的蜜供不应求,往往蜜刚收获下来,就被客户现场买走,很多远方的客户为了买到他的蜂蜜,早早守在蜂场等着取鲜蜜。2018年仅蜂蜜一项收入近二十万元,成就了自己的甜蜜事业。
 
  近几年由于受到假蜜和劣质蜜的冲击原本红火的零售市场,销量曾一度下滑,他又学习了“互联网+农业”的销售模式,在网上做品牌推广。现如今董氏蜂场的产品首次参加了中俄蒙三国展会、石家庄农产品展,加格达奇绿色食品展销会;走进了甜蜜之乡(扎兰河)农场会展中心参加大兴安岭农垦首届蜂蜜节;参加了八大农场农产品展会;走进“甘河原”农产品销售店。现有各省市五个代理商,部分产品被朋友带去韩国、日本。
 
  一人喝蜜不香,众人齐尝才甜
 
  在自己养殖中蜂获得成功后,为了不让养蜂技术失传,他也毫无保留地将养蜂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喜欢养蜂的蜂农,也为了能帮助到更多的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董开成乐于分享,敢于实践。他自费到大杨树、莫旗、加格达奇等地帮助养蜂户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授养蜂技术。他还免费为外地来求学的群众传授养蜂技术。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在发展养蜂事业过程中,他有幸福,有心酸,有困难,但他都坚持过来了。他说,如果当初开店,有可能挣得更多,但是一想到能传承老父亲的事业,再苦再累也绝不后悔!董开成坚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也必然会得到回报,一定可以把这份事业做大做强,在致富路上的步伐会铿锵有力!
 
  作者:内蒙古国营甘河农场党委 王俊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