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湖南发布5年规划,到2023年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6000万头左右

   2019-11-20 华声在线3580
  生猪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优质湘猪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计划通过5年时间,实现我省由“养猪大省”向“生猪强省”转变、“生猪调出大省”向“猪肉调出大省”转变。到2023年,我省生猪产量稳定在年出栏6000万头左右。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稳步推进四大区域协同发展
 
  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特点和屠宰加工等因素,湖南省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生猪产业区域布局,稳步推进稳定发展区、约束发展区、创新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协同发展。
 
  规划对4个发展区域的范围、特点以及主要任务做了明确界定。其中,稳定发展区包括衡阳市、娄底市、永州市、郴州市4市,主要任务为加快屠宰布点、稳定猪肉供应、突出提质增效、推动合作发展;约束发展区包括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4市,任务为严格行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种养结合、率先绿色发展;潜力增长区包括邵阳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市州,主要任务则为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优势产能、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根据规划,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3市属于创新发展区,该区域是生态绿心保护地区,资源环境趋紧,也是省会经济圈,科技、人才、资金、中高端消费群体集聚,有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和外销出口基础,产业链较为完整,可大力发展肉食加工,成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
 
  推行生猪产品“身份证”管理
 
  实现“一片肉”到“一头猪”的全程可追溯
 
  根据规划,我省实施“优质湘猪”提升工程,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以自建或与上下游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建等方式,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计划到2023年,全省生猪产量稳定在年出栏6000万头左右,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增加值838亿元;培育3个以上湘猪区域公用品牌,10个知名湘猪企业品牌,30个优质湘猪产品品牌;同时引进和培育国家级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形成产品辐射全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湘猪”产业集聚区。
 
  为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我省强化养殖环节生猪二维码耳标使用,加快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行“一品一码”生猪产品“身份证”管理,计划到2023年,市级以上生猪龙头企业全部纳入身份证管理平台,引导通过“身份证”使用、定点监控、门店销售、信息系统管理,实现“一片肉”到“一头猪”的全程可追溯,有效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此外,我省还将规范活猪及冷鲜猪肉运输车辆,对专用运输车辆安装GPS系统,实行全程定位管理;鼓励建设品牌企业“优质湘猪直营门店”作为区域性肉品供应站点。
 
  加快发展适度规模清洁养殖
 
  推动“散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
 
  当前我省生猪产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由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农牧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仍然突出,我省生猪养殖产业仍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问题。
 
  规划明确,我省将加快发展适度规模清洁养殖。比如,对年出栏500头以下散小养殖户,不再给予养殖类项目扶持(贫困县和精准扶贫户、家庭农场牧场除外),严格按照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法规政策,淘汰清理一批、升级改造一批、合作壮大一批,大力推动“散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
 
  对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场,要加强规范和指导,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发展清洁养殖,加速推动“传统养殖”向“标准化养殖”、“智慧养殖”转变,着力打造一批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优质、生物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示范猪场,一批“智能饲喂、物联管理”的现代化智慧猪场。
 
  此外,要积极推进有机肥代替化肥,实施整省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确保到2020年,全省生猪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