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和推动团体标准应用,助力营养健康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成长,12月24日,由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的中国营养学会团体标准解读会在京召开。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晓光,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兵、韩军花,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杜松明,副秘书长王瑛瑶以及来自青岛大学、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等牵头单位工作组专家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营养学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2017年成为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成员单位,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目标,开展营养健康领域团体标准工作,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在工作中,将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 “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实施重点人群行动”作为重点内容指引, 围绕食物营养、人群营养(老年人群体、妇幼群体)、公共营养、临床营养、运动营养等领域,立项产品、方法相关团体标准22项,旨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本次解读的四项团体标准,分别是《预包装食品营养正面标识》《代餐食品》《注册营养师/注册营养技师职业能力要求》《易食食品》。
1. 《预包装食品营养正面标识》概要
包装正面标识(Front-of-package labelling,FOP),作为营养标签的补充,通过强调“营养内容”和“位置”突显其重要性、吸引消费者关注。规范规定了粮谷类制品、豆类制品、乳及乳制品、坚果和籽类、肉及制品、水产制品、蛋制品、蔬果产品、饮料、其他食品(膨化零食类食品、胶冻和膏状食品)十类预包装食品31个亚类食品使用“健康选择”标识的技术要求及相应“健康选择”标识图形。当上述预包装食品的(总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总糖和钠含量满足相应类别食品的指标界限值时,可自愿标示“健康选择”标识。
2. 《代餐食品》概要
该标准适用于需要控制体重的成年人群的代餐食品。作为国内首个代餐食品团体标准,旨在规范市场、引导代餐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标准明确了代餐食品分为代餐食品和部分代餐食品,规定了代餐食品和部分代餐食品的技术指标(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指标,以每餐或每份计),明确了代餐食品标签标识规定。
3.《易食食品》概要
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为解决老年人由于咀嚼和吞咽功能生理性减退而影响老年人营养素摄入,改善老年人群营养,青岛大学牵头制定《易食食品》团体标准。该标准立足我国老年人咀嚼吞咽功能实际情况,根据老年人咀嚼和吞咽水平将食物按照物理性状分为六类,包括软质、细碎、细泥三类固态食物和高稠、中稠、低稠三类液态食物。标准对不同类型食物的性状特征和检测方法做出要求,并对不同类型食物标注以不同颜色,以方便不同类型食物的区分。在预包装易食食品上需标识易食食品分型以及相应的颜色,消费者可根据所需选择特定类型的易食食品。本标准旨在引导食品生产企业研发和制备更符合老年人饮食需求的食品,从而达到改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保障。
4.《注册营养师/注册营养技师职业能力要求》概要
《注册营养师/注册营养技师职业能力要求》由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工作委员会牵头制定。该标准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总体制定原则,主要内容包括:职业能力概况、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能力要求,其中职业能力要求规定了营养师的5个职业功能,即:专业知识和技能、循证实践和研究、人际沟通和协作、学习和教育、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该标准是对注册营养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注册营养师开展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注册营养师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营养师培养、从业、继续教育、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正式实施,为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制度保障。中国营养学会将继续重视标准质量,对已立项团体标准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充分体现团体标准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作用和定位,发挥学会专家智库优势,加大对符合经济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旺盛的标准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已发布团体标准的宣贯,并接受市场的反馈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