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六旬守艺人坚持做面点42年,以创新的形式继承传统

   2020-01-13 新众网8930

一个年过半百的花甲老人自70年代开始,42年如一日与面团打交道,搓捏揉擀,让朴素的食材迸发出无限的生机。时代流转,万物更新,近半个世纪的坚守,让这位手艺人见证了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生产的变革,来到新时代,用新的工艺守护传统食物的一脉传承,他就是龙凤食品守艺人——梁曦。

故事的开始总是有点苦

茶点文化,是广州标志性的符号。1955年,当梁曦出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时,他的人生便跟茶点交织在一起。

像大部分的广州人一样,梁曦打小就喜欢酒楼茶点。只是在那个贫困疾苦的年代,精致的酒楼点心,只有节日时才能偶尔大吃一顿,每次饱餐一顿之后,梁曦就会念叨好几日。随着对茶点的期待与热爱的逐渐加深,"做好吃的茶点,天天吃"这样的念头,就像一个种子一样深埋在梁曦的心底。

1978年,上山下乡回来的梁曦,开始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生计问题,当时的酒楼生意异常红火,酒楼学徒这样的生计却因为太累而被人嫌弃,但是梁曦那个从小便植根心底的梦想却再也按耐不住。于是,梁曦转身来到一个酒楼拜师学艺,从此开启了他与面点缠绵一生的缘分。

当时的酒楼学徒要想学到真本事,必须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当学徒要能吃苦,还得细心,就连面团的克数都是有规定的,稍有偏差或做得不好,师傅一个巴掌就打下来了。"

谈到究竟挨过多少巴掌。梁曦笑得坦然,"数不清了。"

严师出高徒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梁曦仍觉得他是幸运的,天份、兴趣、热情和严师就如同一块块积木为他搭出了进阶之路。

从三级面点师跳级考到一级面点师;80年代初的广州市饮食服务行业比武大赛中,梁曦得了特等奖;32岁时,考取特级面点师资格认证书。

梁曦渐渐在广州酒楼市场收获了名气。

学会"变"才是传承之道

当梁曦成为真正的面点师傅后,时代的进步却给他更多压力。90年代,机械化生产踏入面点行业时,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延续与革新之间的抉择。

梁曦没有丝毫犹豫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1994年到当时酒楼老板名下的食品厂做研发主任,主要职责就是将传统手艺融入机械化生产。

"我从未怀疑过机械化生产会取代手工,但传统风味不能丢。"

梁曦不认为机械化生产跟传统风味传承是对立的,他要做的就是用机械化生产这种方式更好地传承传统面点食物的本味儿。

1995年,梁曦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一变,来到了"龙凤食品",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龙凤"生涯。此时龙凤面临着提高机械生产面点口感的问题,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梁曦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初到龙凤,梁曦就和他的团队开始长达两个月的努力,经历了上百次的试验比较,终于将机器生产的面点与手工面点的口感相似度提升到90%以上,成功将机械生产与传统风味完美结合。梁曦和龙凤食品用主动的姿态让更多人见识到传统面点美食的独特魅力,传统风味的的传承也有了更好的形式和渠道。

时至今日,大众的口味和消费需求依旧不断改变,持续升级。龙凤还是选择顺应现下的流行趋势,推出系列新品满足消费者对传统风味的需求。据了解,今年龙凤食品在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推出五款面点新品—龙凤爆浆流沙包、龙凤奶酪核桃包、龙凤红糖方糕、龙凤经典原味枣发糕、龙凤金黄玉米枣发糕。

梁曦表示:"生产方式、技术可以变,但对用料和工艺的坚持是永远不能逾越的界线。"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顺应当下流行趋势,既是守艺人梁曦的执念也是属于龙凤食品的传承。

在喧嚣中,为什么要做守艺人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迷茫是被人屡次提及的词语。但对梁曦而言,他的人生之路从未迷茫,从小时候在心里埋下的那颗种子开始,一路的坚守改变带来了梦想的茁壮成长。他用了40余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将热情倾注于原材料上,将那些其貌不扬的原材料,用自己的想象力及娴熟的技艺变成美味面点时,于他才是最大的满足。

不止梁曦,其他守艺人来说都是如此。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急躁和慌张,他们在艺无止境的工作中,上下求索,一心只为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即使一生只做一件事,也无怨无悔。

在浮躁的世界里,总需要有人静下来,用新的方式保护文化根脉的传承,留住文明的记忆。守艺人,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当好手艺人,成为"守艺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