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公勺”“分餐自取”……疫情催生了新的用餐习惯。记者了解到,在复工复产企事业单位中,实施分餐成为新规定,用人单位通过分餐制、错时制、间隔制等措施,及时消除食堂等公共用餐场所存在的疫情防控风险,保证职工“舌尖上的安全”。
改变供餐用餐方式
据了解,早在2月初,辽宁、江苏、贵州等多个省份就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单位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明确指出改变供餐方式,避免集体就餐,提倡分餐配送或简餐。
这在不少人员密集的大型企业及园区得到了响应。恒申控股集团旗下的福建申远新材料公司,是一家有1100人的新型化工企业。该企业人事行政运营经理林丽娜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公司快速响应,从2月3日至3月31日期间取消食堂大厅就餐,改为使用一次性餐盒配送。
“作为24小时不停产的企业,我们为一线职工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及夜宵,一共4顿工作餐。”林丽娜介绍,企业行政部门约250人,生产一线职工850人左右。实行分餐制后,行政部门职工在工位就餐;而在较分散的工厂装置区,则由专门的餐车将套餐运送到各个部门,一线职工可在区域内的休息室错峰用餐。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转好,有的企业部分恢复了堂食。一家大型纺织企业的行政人员告诉记者,复工人员隔离结束后,食堂就不再供应套餐而恢复了窗口打饭制,但在用餐方式上,仍要求职工间隔、分散时段用餐。
进入4月以来,申远新材料公司也在行政区食堂开放了堂食。林丽娜介绍,为此,食堂相应减少桌椅数量,划分区域就餐,以单个的瓷质碗、盘配餐,并要求职工错峰就餐,佩戴口罩,2人1桌、同向落座。而在人员较多的装置区,公司仍然实行配餐制,并以密封不锈钢餐盒取代了一次性餐盒。
保卫生也要保营养
面对疫情,各地出台的就餐安全规范中,都对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和原料把控、餐具及环境消毒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现在食堂增加了消毒频次,日常由每周1次改为1天2次,特定区域多次消毒。”林丽娜表示,为保证用餐安全,所有餐具严格进行高温消毒,全流程监控实施,并做好相关消毒记录。复工后,针对食堂后勤人员,企业建立了1人1档,动态跟踪健康情况,并进行1天2次岗前体温检测和记录。
林丽娜告诉记者,在申远新材料公司,疫情期间的餐费标准不降反升,相较于以往的食堂伙食,菜品也有改善。“午餐、晚餐是两荤两素,荤菜多以高蛋白的牛肉、猪肉、海鲜为主,还配有额外的水果、酸奶和一份热汤。”她表示,这是公司为了保障职工日常营养所需,补充能量。“一线外操工每天用过午餐后很快就要回到生产线上工作,提高餐标也是希望疫情期间保证职工的健康。”
鼓励自带午餐
在济南市齐鲁软件园一家中型电商企业工作的屈静发现,复工后不久,公司里每间办公室都新配了一台微波炉。
在中小微企业密集的齐鲁软件园,多数公司没有开设食堂的条件,职工就餐多依赖于周边的快餐店。由于复工之初周边餐馆少有营业,公司便鼓励职工自带午餐,并增设了微波炉、冰箱等便利设施。屈静开始尝试着自己做饭、带饭上班,而今已逐渐养成习惯。“现在,自带午餐成了办公室的新风尚,健康又卫生。”
除了鼓励职工自己带饭,屈静所在的公司还联系了专业的配餐公司,为职工统一订餐。
还有不少地区发起“移动食堂”“共享食堂”等服务,解决复工职工的用餐难题。
2月初,厦门市商务局推出“移动食堂”,依托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平台,鼓励餐饮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为厦门市集体用餐单位提供包括早、午、晚餐的供应及配送服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配餐公司合作,作为“共享食堂”为企业职工提供午晚、餐的供应及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