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东北黑土地上,不少农田开始泛绿,玉米苗破土而出。在东北乡村,很多农家院子里停放着免耕播种机。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今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兴起,免耕播种机成了众多农民的耕作“利器”,农民对今年粮食丰产也更有底气。
在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农田里覆盖着玉米秸秆,玉米苗已从秸秆间钻出。当地农民秋天将玉米秸秆还田,春天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青魁说,这是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黑土地得到保护,玉米长势更好。
过去,由于农民粗放式的耕作方式,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农作物抗灾能力变差,影响了农业生产。十几年前,中国科学院的农业专家研发生产出国产免耕播种机,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
最开始,由于技术还不成熟,推广并不顺利。但经过多年试验,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完善。近两年,为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吉林各地农业部门依托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示范推广。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我们每年还组织农业专家深入村屯为农民讲解保护性耕作知识,让更多农民掌握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开始尝试,现在一些农机企业看到了免耕播种机的市场前景,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扩大产能。在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外上百台免耕播种机整齐排列,正等待发货。车间里机器轰鸣,火花四溅,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这几年,该公司组建技术团队,每年根据农民反馈的问题不断改进技术。公司负责人杨铁成介绍,现在的国产免耕播种机作业效率、播种精度大幅提高。
如今,免耕播种机成了农民的耕作“利器”。这几天,忙完播种不久的杨青魁正和社员们忙着检修停放在仓库外的几台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机两米多宽,上面安装着排种器、开沟器和镇压轮等。杨青魁介绍,免耕播种机在铺满秸秆的田里能一次性实现施肥、清茬、播种、镇压等工序,省时省力。
今年,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广隆村的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买了两台12垄大型免耕播种机,耕作效率比去年提高一倍。合作社负责人丛建告诉记者,这两台大型免耕播种机同时在田里作业,一天能播种100公顷土地,相当于100个劳动力。
先进的免耕播种机和保护性耕作逐渐显现的效果,让农民对粮食丰产有了底气。在榆树市五棵树镇安乐村,种粮大户李艳红扒开地里的秸秆,查看土壤墒情。李艳红说,地里一点也不旱,玉米苗长势很好。李艳红开展保护性耕作多年,这几年虽然遇到过春旱,但她家的玉米长势基本没受影响。这也让她对今年的玉米产量很有信心。
今年李艳红除了流转70公顷土地,还为村民代耕140公顷土地,进行保护性耕作。李艳红说:“以前最怕旱情影响产量,如今通过保护性耕作,玉米抗旱、抗倒伏能力强了,产量更稳定,只要没有极端天气,丰收不成问题。”
杨青魁这两年开始减少化肥使用,现在每公顷玉米地比过去少用化肥20%,仍能实现产量稳定。今年他扩大了“绿色玉米”种植。“虽然使用有机肥,但产量不减,品质更高,比普通玉米每斤多卖2毛钱。”杨青魁说。
记者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吉林省推广保护性耕作1800万亩,比去年大幅增加,占当地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