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便捷 高碑村乌鱼“游得快”
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
高碑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成鱼养殖面积2600余亩,建有乌鱼繁育中心,年繁育水花鱼苗、规格鱼苗分别达到5000万尾和500万尾。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乌鱼出现滞销现象。社长周远明及时带领合作社成员认真执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把质量关,通过合格证这张质量名片,打开了市场销路,实现增产增收。目前,合作社年产乌鱼2000吨以上,年产值约达200万元。
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确保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产前,对每批鱼苗均要进行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两药”检测;产中,进入养殖塘后,社员对进料购药、投料、用药及巡塘实行记录,严格管控;产后,售前进行兽药残留安全检测,检测合格后的成鱼才能开具合格证并入市交易。此外,合作社每天安排专职人员巡查社员的鱼塘,同时开展一对一的现场技术指导,有疑难问题及时邀请区水产站协助解决。按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要求,合作社采取一批次(车)开具一张合格证的方式,对检测合格的产品开具一张合格证,随车入市交易,既能减少证件烦琐,也能提供质量安全承诺。
合格证既是“名片”,也是“承诺书”,更是追溯“凭证”。铜梁区实行按编号登记领取使用的方式,由各企业在各自的编号段内开具合格证。每次领取一本,共50张。一本开具完后带上存根联换取新的合格证,既强化了监督管理,又方便了追溯查询。
带证上市“香零山”蔬菜名气大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香零山蔬菜专业合作社
香零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蔬菜大棚1000多个,主要生产全季节多种类的蔬菜。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4160亩,年生产蔬菜5000多吨。为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合作社按照“分片定责、主动监管、上下协同、运转灵活”的网格化监管体系要求,以村组为单元,进行巡回督查,严防禁用限用药物流入生产环节。为把好基地蔬菜出园前的质量安全关口,零陵区农业农村局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检测体系,为合作社设立专门的农残检测室。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管理系统,供监管部门实时查看。目前基地蔬菜检测合格率达到99.6%。按照“质控有制度、人员有责任、产品有标准、用药有台账、生产有记录、售前有检测、准出有证明、信息可查询”的要求,实施产品带码上市、带证上市及全过程可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赋码就可查询到基地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使用情况、出园前检测情况等信息。
扫码可查 “绿色”芦笋底气足
江苏省芦歌笋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芦歌笋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设施芦笋产销一体化示范基地,以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契机,在投入品源头治理、绿色技术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底气”十足,扩大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一是创建绿色生产基地。基地充分利用万头生猪养殖场产生的猪粪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同时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新技术,利用性诱捕器、色板诱虫等理化诱控和生物农药除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建立农田“健康卫士”信息自动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基地生产动态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查询。
二是严把产地准出关。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生产销售记录,全面真实记录各项农事操作、投入品使用、质量控制及产品销售情况。建立农业投入品进货和使用台账,如实反映每批投入品的进货时间、进货渠道、生产企业、产品名称、产品批准文号、用法用量、安全间隔期等。
三是定期委托抽样检测。与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立“三联”机制,对每一批流向市场的农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逐一记录,确保农产品检测合格准出。截至目前,委托抽检芦笋样品800多批次,检测合格率为100%。
四是实行合格证销售。通过江苏省农产品追溯平台,如实填写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重量)、基地名称、联系方式、开具日期、承诺声明等内容,最终由追溯平台生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并给每一批进入市场的芦笋都贴上二维码标签,消费者扫一扫便一目了然。
现场制证 便利小农户进场交易
青海省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作为青海省西宁市唯一一家综合性农贸批发市场,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下简称集散中心)拥有青海最大的冷链仓储保鲜库,主要保障全省果蔬的供应。从今年3月31日起,集散中心全力配合西宁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工作,目前取得有效进展。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市场准入制度。集散中心着重对行之有效的“先检测后入市”制度进行调整,建立了“持证直接入市”制度,即附带加盖印章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产品可直接入市交易。同时,加强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对进场蔬菜品种、价格、数量、产地进行分析,全面掌控“带证入市”产品交易信息,为保供稳价、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对入市交易的食用农产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以保证持有合格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对于不能提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小散农户,建立“一证一报告”准入制度。先由集散中心对小散农户的产品抽样速检,检测合格后,现场提供各县、区政府部门印制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由交易者填写并附带检测报告后才能入市交易。目前,集散中心共协助小散农户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03张,销售附带合格证食用农产品270.4吨。
三是主动协调协作构建监管新模式。集散中心按照省、市试行方案要求,先后多次与区市场监管局、集散中心市场监管所协调召开现场座谈会、商家动员启动会,共同建立了以合格证制度为抓手的准出、准入衔接机制,实现了与前期“先检测后入市”试点制度全面并轨。
“融合码”提升品牌知名度
福建寿宁县臻锌园葡萄专业合作社
福建省臻锌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拥有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葡萄近1200亩,注册的“老耕农”葡萄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为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吃得放心”,从2019年起,合作社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为每一颗出库葡萄附上专属“身份证”。
一是建立机制,通过常态管理换取长期效益。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组,在合格证信息录入、葡萄出入库管理等各项工作环节均配备专人负责。从源头开始管控,在实现统一供苗和统一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农资供给。树立社员间相互监督、自觉维护意识,监督好“邻居”的葡萄园,杜绝滥用农药。社员入社前必须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若是因为社员自身原因发生问题将进行通报,合作社将不再收购该种植户的农产品,情节严重的将进行退社处理。实行快速检测,葡萄园区全覆盖。
二是明确标准,通过宣传培训提升社员素质。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邀请专家实地开展技术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等培训。组织全体社员学习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共享学习材料,并鼓励社员“打卡”。通过现场演示、后期联系跟踪指导等方式,让所有种植户学会如何生成合格证凭证。
据介绍,合作社的合格证凭证整合了“产品名称、合作社主体、绿标、商标、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信息,所附的码是多元素的“融合码”,既实现赋码销售,又能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知名度。到目前,合作社产品共赋码5万张,总计63批次,销售1124.6吨。“寿宁葡萄”赋码后,在长沙五星水果批发市场日均销量提升了1.2吨。
“农安码”方便数字化管理
浙江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
从今年5月18日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全面实行食用农产品“农安码”和电子合格证制度。“农安码”是按照统一编码规则为每个主体配置的唯一性二维码,用于身份识别和数据信息的实时记录传递,可以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收购,赋能安全管控,打造全链条追溯。湾里塘位于余杭区崇贤街道沾桥村,现有社员152人,农产品以莲藕、慈姑等水生作物为主,种植面积2680亩,与周边120户非社员农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示范带动种植面积5000亩,帮助农户人均增收1.5万元。
对于“湾里塘”而言,通过“农安码”管理平台,不仅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而且在平台的引导下建立起规范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在购买农资时,出示“农安码”扫码实名购买,信息实时上传平台,企业内部投入品电子台账也会即时更新。在日常生产管理时,施肥、用药、检测、采收等信息也要录入“农安码”平台,形成内部生产数字化管理。“湾里塘”与沾桥村的多个小农户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收购时扫描“农安码”,输入收购的产品和数量,形成电子化收购交易台账,为追究主体责任提供电子证据。追溯信息促使安全责任层层倒逼,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收购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安全责任风险。如今,湾里塘合作社有近50%的农产品是从非社员农户手中收购而来,逐渐带动周边农户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湾里塘合作社在使用“农安码合格证”后,凭借规范的生产管理、可靠的品质把控、完整的追溯信息,不断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使农产品在大型商超和线上销售平台供不应求,2019年销售量近万吨,产值4150万元,体现出“安全”是农产品最核心的品牌价值。
产销各环节都有质量承诺
广西南宁金起桦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韭菜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菜”“高敏菜”,广西南宁金起桦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自2019年12月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以来,严格把握用药剂量和安全间隔期,从生产源头上降低了韭菜质量安全的风险。据了解,南宁市根据从农田到市场的各方责任,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A、B、C证。其中A证由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开具,B证由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举办者开具,C证由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开具。
“金起桦”的韭菜生产基地以现代化产业种植为基础,拥有节本、低耗、省力的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管网,基地面积共1293亩,年产量9690吨。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开具A证后,一方面给了购货商一个质量承诺保证,另一方面保护了购货商的购货渠道,特别是多源头购买,购货商可以在A证的基础上开具B证,而零售商可在B证的基础上开具C证,每一个环节都有质量承诺,三重责任,三方把关。实施合格证以来,“金起桦”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公司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种植管理,通过员工培训、内部质控制度、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监管农事记录,并建立实验室对采收后的韭菜进行农残快速检测,确保不合格的菜不出厂,每销售一车,开具一张合格证。今年,该公司已申请绿色食品认证。
公司负责人表示,合格证成了产品销售的点金石。在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以前,“金起桦”的韭菜销售主要以本地市场为主,而现在合格证成了省外市场的“敲门砖”。2019年销售省外韭菜仅为45万斤,销售额21.23万元,到2020年5月,销售省外95万斤,销售额达到170.38万元,同比增长了800%。
为每户菜农“定制”合格证
海南海口市椰海叶菜联盟
海南蔬菜生产通常分为冬季瓜菜、常年蔬菜两大类,前者指冬春茬生产且多北运的瓜菜;后者指能全年生产且以供应本地为主的蔬菜,常年基地多种植叶菜类蔬菜。2019年9月,在海口市政府、海口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由海口海农协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海南椰海综合批发市场等发起成立“海口椰海叶菜联盟”。目前,该联盟有菜农成员约1600户,生产、批发的蔬菜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占海口本地产叶菜总量的70%左右。
海南蔬菜行业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先从出岛的冬季瓜菜开始的,而椰海叶菜联盟作为行业组织则在常年蔬菜实施合格证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每天半夜至次日凌晨,菜农到批发市场将所产的蔬菜直接卖给农贸市场摊贩。小农户自产自销是海口近郊菜农的主要流通方式。基于这一情况,海口椰海叶菜联盟提出以小农户为主要主体,兼顾联合运销、专业运销等其他主体,全覆盖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联盟负责人表示,这样既能保障消费者购买的常年蔬菜的质量安全,也便于在批发端、零售端统一查验。目前海口近郊菜农大多已加入椰海叶菜联盟。联盟建立了会员档案,对会员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约束力,为小农户全覆盖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提供了组织保障。
联盟采取一户一证的方式,为每户菜农定制合格证。此外,另印制通用合格证横版,供生产者、采购者使用。定制的合格证有以下特点:提前印好部分信息,减少生产者填写工作量,同时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增加客户名称、客户电话一栏,当产品出现不合格问题时,便于将已销售的不合格产品精准召回;样式大小便于菜农交易时随身携带;市内各区合格证的客户联颜色不同,便于各区应用。
实施合格证以来,常年蔬菜在流通环节追溯链条更清晰,而且合格证在零售终端会公开展示,因此菜农的责任意识、品牌意识大大增强。菜农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控方面,能更好地做到以防为主,更多使用微生物肥料改良土壤,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产品农残风险。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