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北京联合举办“2021中国和全球农业政策论坛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和《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约翰·思文视频致辞。
唐华俊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全球食物系统都带来了巨大冲击,草地贪夜蛾和非洲猪瘟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还在持续,但是农业充分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生猪产能恢复超过预期,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十四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宏观战略和政策研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卡脖子”技术、动物疫病防控、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宏观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约翰·思文强调,新冠疫情对全球食物体系和食物供应链的冲击仍在延续,未来需要改善全球食物体系以应对这一冲击。全球食物系统转型需要多方面的、基于实证的方法以及多部门的协作。
会上,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1》。该报告剖析了国内外宏观经济与农业产业形势,从全要素生产率、品种增产贡献率和种业竞争力等视角剖析了中国三大主粮(稻谷、小麦、玉米)竞争力,全面研判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食物系统发展趋势,深入讨论了2035年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生猪产能恢复和潜在重大风险等热点问题。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农业促进营养与健康研究项目主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约翰·麦克德莫特发布了《2021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报告呼吁全球应当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汲取经验教训,从高效、健康、抗逆、包容、可持续等五个方面推进食物系统转型,减少疫情的负面影响。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樊胜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作为特邀嘉宾对两个报告进行了点评。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范小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国际机构代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高校、各省农科院的领导和专家,中国农科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此次发布会采用中英文双语面向全球网络直播,来自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3000多人线上观看了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