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华亭市就业帮扶让农民端上“新饭碗”

   2021-08-11 甘肃经济日报9650
  今年以来,华亭市坚持把就业帮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之一,坚决打好“技能培训+精准输转+政策落实”组合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技能培训 为群众就业“蓄能充电”
 
  “我现在已经能给家里的老人按摩了,熟练后,在家里就能开按摩室挣钱了。”华亭市马峡镇赵庄村张晓琴在保健按摩培训班结业仪式上高兴地说。
 
  赵庄村所在的马峡镇地处关山脚下,以粮食、药材种植为主业,由于缺乏其他劳动技能,这里的大部分农民农闲时没有收入。
 
  近期,华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该村举办了为期7天的保健按摩师技能培训班,参训学员系统学习了保健按摩的基本礼仪、按摩方法及意外救护等技能,在家门口取到了“真经”。
 
  华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耿军介绍,今年以来,华亭市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在全面摸清农村劳动力技能状况、培训需求、输转现状和输转意向的基础上,分类建立培训需求、就业意向“两个清单”,量身定做培训“菜单”,由培训对象按需“点菜”,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岗、定向培训,分批分类开展家政服务、砌筑工、农艺工、电焊、美发师、中式烹调师、保健按摩师、育婴师等职业技能培训3828人,积极为群众就业“蓄能充电”。
 
  劳务输转 拓宽就业渠道
 
  华亭市西华镇新庄洼村村民何秀梅通过华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帮扶,输转到北京干家政服务钟点工,并带动本村姐妹到京务工,人均月工资达到六千元以上。“我现在在北京打了十几份钟点工,一年收入4万到5万元,今年我还存了2万元寄给家里。”何秀梅自豪地说。
 
  近年来,华亭市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带动广大农村劳动力稳定增收作为最大的项目来抓,采取“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劳务产业发展模式,依托规模化养殖场、药材蔬菜种植、休闲农业、产业大户等,积极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劳动力,通过企业吸纳、劳务经济人(能人)带动、中介“订单”输送、职能部门对接匹配、返乡创业实体吸纳带动、项目建设、就近就业等方式,做到应输尽转,不断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年均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5万人,组织化率达85%以上。
 
  “今年,依托华煤集团、庆华公司、新宇建筑等本市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物流、餐饮等行业、种植养殖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劳务中介机构等社会部门的吸纳、引领,目前,全市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52万人,创劳务收入6.89亿元;脱贫劳动力和边缘易致贫劳动力11234人。”李耿军说。
 
  公益岗位 实现“兜底”就业
 
  “村里安排我上公益岗,负责打扫卫生,既能增加收入,又能为美化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说到自己的工作,东华镇庞磨村公益岗马明忠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华亭市将村级公益性岗位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市共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1000个,每个岗位每月岗位补贴1000元,让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针对农村群众文化低、年龄大、就业难等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全力促进不能外出、就业困难的农户充分就业,实现灵活就业增收,目前,我们将岗位补贴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开发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1000人,发放1-7月份岗位补贴800万元;并为每人办理20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华亭市劳务办主任王华强说。
 
  技术指导、劳务输出、岗位安置……一系列暖心举措,是华亭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个生动写照。“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扶智的转变,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成了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进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里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