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大石桥市通过提底气、扬名气、增财气、聚人气,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催生“烟火气”,绘就沃野千里的“丰”景,先后获评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重点县、全省乡村建设示范体系建设试点县等殊荣。
集聚产业提底气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石桥市全面统筹规划、整体战略布局,以产业助推全方位发展。立足农业产业和区域比较优势,大石桥市谋划并打造特色鲜明的“中东西”三个产业聚集区。
东部分别以汤池镇、博洛铺镇为中心,建设果蔬批发产业聚集区,促进以南果梨为主原料的北魁生态果粮固态酿酒项目达产达效;推进以水果为主原料的龙山罐头增产,加大果品、粮食原料转化能力;依托东部山区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资源,重点发展建一镇的黄丫口及千年古松旅游项目;全年投资2825万元,营运老轿顶、红峰村、周家镇三道岭水库等多处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景区。截至2021年底,大石桥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9家,休闲农业营业收入657万元。
中部打造500亩畜禽产品加工集聚区,项目规划总面积为1684亩,年均收入可实现158亿元。
西部兴建稻米生产加工现代产业园区。以“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为契机,充分发挥营口禾丰源米业、营口渤海米业、金桥粮食集团等15家重点龙头企业作用,新上年产10万吨留胚米等3条现代化稻米加工生产线,大米加工企业达到7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120万吨,带动水稻产业全面发展,打出“营口大米”名片;培育高坎镇成为鱼米之乡,助力高坎镇上榜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高坎现代水产城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打造品牌扬名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石桥市靠金字品牌闯世界,凭拳头产品拼市场,全面实施品牌兴农行动。
依托国家农技推广补助县项目、李杏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重点县项目和辽宁省水利厅产业升级项目等国家、省级项目,大石桥市整合资金、资源,全力推动品牌创建,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共培育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品牌5个、省级农产品品牌19个。
品牌立起来,名气提起来。大石桥市委、市政府通过全媒体宣传、全方位打造、全平台推广,举办大石桥市第三届大红袍李子丰收节,邀请省级媒体联合“张同学”等网红直播带货,推介营口大米等优质农副产品,将好品名牌“吆喝”出去,让金字招牌绽放光芒。
科技兴农,服务于民。大石桥市通过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因地制宜引进了省果品贮藏保鲜科技特派团、农产品质量服务科技特派团等资深专家团队,优化果树栽培模式,开展大红袍李子品种审定工作,为优质、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为持续巩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大石桥市在强化安全日常监管工作外,推广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截至目前,累计发证7.756万张,带证上市农产品131.7吨。
培育项目增财气
乡村振兴,政策是保障,项目是支撑。唯有脚踏实地“立”项目、“养”项目,才能让项目“留得住”“立住脚”。近年来,大石桥市立足项目为王理念,厚植科技化土壤,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强化产业项目管理,用准用好政策资金。2020年以来,大石桥市产业扶贫项目达131个,落实资金7026.69万元。其中,2021年使用资金3172.67万元,带动3000余户农村低收入人群增收,脱贫户和监测户达到产业全覆盖,全市脱贫成果持续巩固。2022年,预计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900余万元,重点推动金桥粮食集团、水利集团项目,带动1500余户脱贫户增收;投入4073万元,推进高坎镇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推荐4家龙头企业申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目前,大石桥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
美丽乡村聚人气
山明水净夜来霜,无限深红出浅黄。如今,走在大石桥市的乡路上,处处是一派生态宜居的和谐图景。近年来,大石桥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深化文明村镇建设成果凸显。大石桥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71%以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调整红白理事会300余个,评理说事点实现全覆盖。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今年,打造省级美丽宜居村22个,完成41个村庄规划编制,村级文化广场覆盖率达98%;共建农村公路111.1公里,总投资4551.2万元;开展镇村垃圾集中整治、“三堆”进院、“百村千树”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完成改厕1596座,造林1400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石桥市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走好乡村振兴的每一步,深耕沃土、再创佳绩。